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药房进水后,医院上演「抢药」大战!谋略不能少

2021-07-30   健康界官方微信

「药房进水了,目前科里存储的药品顶得住一两天,但是很难保障长期的药品供应。」受灾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院)医院消化内五科王红建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药房进水了,目前科里存储的药品顶得住一两天,但是很难保障长期的药品供应。」受灾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院)医院消化内五科王红建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与王红建一样心存焦虑的还有科室护士长白霞,「我们及时启用了备用药,给危重和低血糖抢救病人使用,但现在也没有库存了。」

他所在的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地处低洼之地,一周前的极端暴雨天气,让毗邻郑州市主要河流金水河的河医院区,成为一片泽国,损失惨重。

7月20日,暴雨突至,金水河河水漫过河堤,雨水、河水混杂着,大量泥水倒灌至医院,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全被水淹没,地处一楼的药房也岌岌可危,导致医院停摆。 

「大部分医院的门诊药房都会在一楼,因为拿药是病人在医院诊疗的最后一个关卡,所以设在一楼,可以疏散人流。」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称南医三院)药学部主任陈文瑛说,就此次受灾相对严重的郑大一附院而言,最迅速解决药品供应短缺的方法是进行内部调控,把中心药房的药品调控过来,补足一楼被淹的门诊药房。待积水散去,道路畅通的情况下,还可以启动外部药品供应渠道,向兄弟友邻医院求助,满足现时之需。 

对比郑大一附院,「兄弟加战友」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二附院),面对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扛过来了,药品保障没有「掉链子」。 

面对暴雨、大风、疫情这类突发事件,学校可以停课或者线上教学,公司可以居家办公,但医院必须开放:越是突发事件,就会有越多患者需要救治。而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保障药品充足的供应,是救治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 

日常医疗机构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即使遭遇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依旧可以为临床诊疗供给「充足弹药」?



 

遇灾害抢药谋略不能少

不同于受灾严重的郑大一附院,在这次暴雨中,郑大二附院交出了「药品零损失」的优异答卷。 

虽然,地处高地是郑大二附院的一项优势,但管理者的决策力及执行力,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7月20日一整天都在下雨,到下午四点就变成了特大暴雨。」郑大二附院药学部主任焦红军对健康界回忆道:「当时我在院外开会,五点半的时候得知医院停电了,只能通过电话和医院保持联系。随后我电话通知各个药房班组留人看守,并且分派人员立刻从医院保卫科取沙袋,在一楼门诊药房堆砌半米高的沙袋墙,防止大水淹没药房。」 

当日晚上18时30分,焦红军和医院电力维修中心取得联系,确定当天不会来电。 

面对暴雨导致的突发断电,焦红军向科室人员下达了「先转移冷藏药品,再转移冷冻药品,最后转移室温保存药品」的紧急命令。 

「就算断电,零度冷冻环境也能保持一段时间,但是冷藏室的温度特别不容易保持,因而需要第一时间转移。而门诊药房门口的临时砌起的沙袋墙,给大家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可以最后转移室温下保存的药品。」焦红军说。 

转移冷藏药品时,焦红军最先想到的是争取外援,希望借用医药公司的冷链车,将价值百万的冷藏药品运送到医药公司冷库里面。

结果却不遂人愿,医药公司的运送车辆在赶赴郑大二附院的途中遇水抛锚,而医药公司的冷链车也因为路面积水严重,无法出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水位在一点点上涨,焦红军决定放弃医药公司这个外援,改为院内协调。 

「当时我紧急联系护理部和检验科,请求征用冰箱和冷库,并且通知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病房北药房、西药库和生殖药房,将药品分类打包做好标记,送往检验科和护理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焦红军回忆说。 

与此同时,郑大二附院唯一的发电机开始工作,对6号住院楼的护理部和检验科进行供电作业,这意味着需要冷冻、冷藏保存的药品「有救了」。 

在积水没过膝盖的情况下,郑大二附院20多位职工,终于在深夜将药品转移完毕。 

「患者需要什么药品,我们就去开箱拿药,保证不断药。」焦红军说,7月20日和21日,因为交通瘫痪,医院病人少了,手术、门诊都停了,用药压力不大,药品保障没有「掉链子」。 

健康界了解到,7月22日,尽管郑州天气依旧没完全稳定,郑大二附院积水还没退去,但医院当天已经恢复了门诊和急诊手术。

与此同时,焦红军组织药学部人员,将药品分批送回各个药房和药库,药学部顺利完成了极端天气考验下的药品保障供应工作。


药品保障应急预案不能少 

「一般来说,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都会有药品供应保障应急预案,医院会常备应急药品,专门应对突发事件,例如传染病、急性中毒、水灾、火灾等。」陈文瑛告诉健康界,但目前医疗机构遇到的突发事件,以群体传染病居多,火灾、水灾比较少见。 

以新冠肺炎为例,疫情爆发初期,南医三院第一时间成立管理小组,保证药品供应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药品调配小组专门针对突发事件进行调配发药;药品质控小组负责按照规范,验收社会各界捐赠到医院的大批量药品以及医院内部采购的大批量药品;临床药学组则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服务。

「要调集所有能调集的药品供应渠道来补足药品。」陈文瑛认为,面对突发事件,医疗机构要通过内部调控解燃眉之急,同时积极启用外部调控,与固定药品供应商沟通,紧急往医院运送药品。 

「我们医院明确规定,遇到这类突发事件,要求保证在4小时内将外部调控的药品运送到院内。」陈文瑛补充说。

 

定期演练不能少 

「我们医院每个药房都特地留有一台电脑,每半小时备份一次医嘱;每个药房都有制冰的冰箱,停电后4小时内,都可满足药品冷藏保存的需求。」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厦大一附院)药学部主任邵志宇对健康界表示,医院静配中心的发电机,能够保证药房的电脑处理日常工作,即便停电,也能保障危急重症病人用药。 

「由于厦门经常遭遇台风天气,发生水灾的风险较高,因此,我们每年都有演练。」邵志宇进一步介绍说,为防止演练「形式主义」,门诊药房、病区药房、静配中心等不同功能的药房会按照不同脚本进行演练,并且演练完毕后,要填写演练记录存档。

在他看来,医院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仅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意识,还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操性。此外,应急演练可增强医院各科室和各部门之间人员的交流协作,有助于提高整个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


来源:健康界
作者:孟明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门诊,药品,医院,药房,保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