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CAR-T疗法,TCR-T疗法的优势。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No.1 TCR-T的简介
近日, 专注于开发TCR修饰T细胞疗法 (TCR-T)的Anocca AB宣布完成4700万美元(4亿瑞典克朗)的B轮融资,进一步推进该公司的细胞生物学工业化平台搭建和TCR-T细胞疗法进入I/IIa期临床试验;今年年初,专注于TCR-T细胞疗法开发的TSca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而其B轮融资中就出现了诺华的身影;去年9月成立的以TCR-T细胞疗法为核心技术的高探生物,也于今年2月完成天使轮融资,高瓴创投为独家投资机构……随着国内外CAR-T陆续获批上市,极大振奋了细胞治疗产业参与者的信心,点燃了许多投资者的热情,同时推动着另一细胞疗法TCR-T的研发进程。TCR即T细胞抗原受体,该技术通过筛选和鉴定能够特异性结合选择靶点抗原的TCR序列,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其转入到患者外周血来源的T细胞中(或异源T细胞) ,再将改造后的T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使其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1]。
相较于CAR-T疗法,TCR-T疗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TCR-T疗法靶向实体瘤效果更明显。在实体瘤的疗法研究中,TCR-T疗法取得了优于CAR-T疗法的治疗效果。对比TCR-T细胞与CAR-T细胞对实体瘤的攻击效果可以发现,大部分TCR-T能与更多肿瘤细胞结合,药物分布更加均衡,而CAR-T通常会在肿瘤外层附着而不向内部渗透,有效率较低。
二是TCR-T细胞在人体内存留时间更长。这主要是由于TCR-T细胞本身就在人体内自然表达,完全人源化,所以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同时,TCR-T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以在体内存活较长时间。而对于CAR-T而言,部分人为的基因改造会缩短CAR-T存活时间,影响治疗结果。
此外,单细胞测序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还将赋能TCR-T疗法进一步发展[2]。
CAR-T和TCR-T的示意图(来源:文献[1])
No. 2 TCR-T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实体瘤疗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处于临床以上阶段的药物53个,除tebentafusp进入III期外,大部分处于I/II期的早期阶段。具体药物情况整理如下:
从适应症上看,目前明确的实体瘤种类包括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多发性骨髓瘤、软组织肉瘤、头颈癌、黑色素瘤、脂肪肉瘤、宫颈癌等。
从临床数据来看:
Immunocore开发的针对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TCR疗法tebentafusp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tebentafusp组的风险比(HR)仅为对照组的0.51 (95% CI:0.36,0.71),p<0.0001,意味着tebentafusp降低了49%的患者进展或死亡风险;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1年的总生存(OS)大概为73% vs 58%。
Adaptimmune Therapeutics针对滑膜肉瘤治疗的afamitresgene autoleucel(afami-cel,曾用名ADP-A2M4)的II期临床试验SPEARHEAD-1初步数据显示:afami-cel在大量预先治疗的患者中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总缓解率达到了41.4%,疾病控制率达到了86.2%。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MRCLS)的总缓解率为25.0%。
TCR2 Therapeutics开发的gavocabtagene autoleucel(TC-210)的I期临床数据显示:在前期都接受过至少一种针对转移性和/或不可切除性肿瘤的疗法,5例(4例间皮瘤(MPM),1例卵巢癌)接受第一个剂量组(5*107cells/m2)TC-210细胞治疗的患者中,2例产生缓解,即客观缓解率(ORR)为40%,2个部分缓解(PR;1个确定,1个不确定),疾病控制率(DCR)为100%(5/5)。
Kite Pharma开发的针对实体瘤的KITE-718的I期临床结果显示:17名转移性实体瘤患者在化疗后,接受该TCR-T疗法。4名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名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并持续29个月。另外3名患者观察到肿瘤缩小,且在治疗一个月后,患者体内TCR-T细胞水平均显著上升。3名患者中的一名尿路上皮癌患者在治疗后的第19个月,还处于PR状态。
香雪制药研发的TAEST16001注射液目前有2项TCR-T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一项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 另一项针对恶性肉瘤。此前,该公司宣布NY-ESO-1治疗HLA0201阳性的滑膜肉瘤患者取得了突破性成功,其有效率达到50%。
No.3 国内外企业布局情况
作为技术密集型、人才导向型行业,TCR-T疗法产品及技术的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投入,缺乏技术基础和资金支撑的企业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在国际市场,并购与合作是生物医药企业进入TCR-T疗法领域的重要方式。国内企业更青睐于采用合作的方式,布局TCR-T疗法市场。
全球范围内,参与布局针对多重癌症类型的TCR-T疗法的企业持续增多,除制药巨头诺华、GlaxoSmithKline布局外,Kite Pharma、Adaptimmune Therapeutics、Medigene、TCR2 Therapeutics 和Adaptive Biotechnologies是几家代表性主攻TCR-T疗法的企业。与多个巨头发生交易行为的是Immatics,其中包括:2013年与罗氏达成超10亿美金的合作;2017年与安进达成超13亿美元的交易;2018年与丹麦的Genmab公司达成了一项5.5亿美金的药物发现和开发协议;2019年8月与Celgene达成15亿美元的交易;2020年与GSK达成11.5亿美元的交易;同年接受安斯泰来支付的5000万美元的预付款,交易总价值达9亿美元。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头部生物医药企业采取并购、合资等方式,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布局TCR-T疗法市场。
除此以外,国内香雪制药、恒瑞、天科雅、复星凯特、药明巨诺、深圳因诺、广州来恩、深圳宾德等多家药企有TCR-T细胞疗法管线布局。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细胞治疗的基础研究较为发达,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临床数量甚至超过美国,极大地推动了包括TCR-T在内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1~2023年,中国细胞免疫治疗市场规模预计由13亿元升至10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1.5%,随着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上市,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达584亿元。
结语
TCR-T疗法目前仍处在试验阶段,国内外尚未有相关产品上市。若研发顺利,预计将于2022年底陆续获批上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经过科研人员和企业的不懈努力,选择到更合适的免疫靶标,优化TCR-T的转染方式等。TCR-T疗法必将在实体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凯莱英,感谢关注、转发。欢迎媒体/机构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凯莱英药闻”。
参考文献
[1] Zhang J, Wang L. The emerging world of TCR-T cell trials against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 Technology in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2019, 18: 1533033819831068.
[2]余思遥. TCR-T疗法:实体瘤治疗新思路[N]. 中国医药报,2021-07-14(00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