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
医院感染的出现
不仅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
还会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十分必要
自2018年4月起,该院在感染控制工作中开始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该研究中分别抽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2018年4月—2019年4月分别收治的98例住院患者进行对比,旨在观察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01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所收治的98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该院所收治9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20~71岁,平均(50.12±5.83)岁;其中有58例外科患者、40例内科患者。研究组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22~73岁,平均(50.34±6.01)岁;其中有56例外科患者、42例内科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该次研究经该院理论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2017年8月—2019年4月期间该院160名护理人员未发生变动,其中女护理128名、男护士32名年龄21~50岁,平均(31.26±3.83)岁;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士50名,护士102名;学历:本科及以上32名,大专8名,中专48名。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即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操作。研究组在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的同时,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依据护理管理内容,预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结合原有工作经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并落实风险管理责任,改进、完善、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应急措施,优化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②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识别专业知识培训:根据医院感染相关内容,归纳、梳理有关知识点,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教育方式来向护理人员讲解感染的防范方法、感染常见类型、风险因素、应急措施、相关法律法规、抢救步骤等,以提高他们的感染风险识别意识与防范意识,促进他们对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记忆,从而提升他们的感染认知水平与应对能力。
③感染风险识别:待护理人员熟悉掌握感染风险相关知识后,让其对医院仪器与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及医院环境中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进行自主识别,并在发现风险因素后进行控制与处理。
④风险评估: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并判断感染风险严重程度,依据此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与处理措施;同时,对现阶段医院管理体系的完善进行评估,结合实际工作内容,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实现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⑤个人工作素养及能力培训: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及工作责任感,增强其医院感染自主预防意识。
⑥强化感染风险管控: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医院感染风险的防控力度,定期对该项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优化,并不断完善感染风险管理工作内容,以提高风险感染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从而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其中包括:环境感染、呼吸系统性感染、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仪器相关性感染。②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程度,待患者出院时,让其填写由该医院编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值范围为 100~0分,100~80分即为十分满意,79~60分即为比较满意,59~0分即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1感染情况
对照组中出现2 例环境感染、5例呼吸系统性感 染、11例切口感染、7例多重耐药菌、4例仪器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风险总发生率为 29.59%;研究组中出现2 例呼吸系统性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多重耐药菌、1例仪器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风险总发生率为6.1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00,P=0.000)。
2.2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中有18例不满意、56例比较满意、24例十分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81.63%;研究组中有3例不满意、29例比较满意、66例十分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6.9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P=0.000)。
3
医院由于各种类型患者较多、人流量较大,感染源较为集中,因此,医院感染风险较高。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所产生的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并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
此外,医院感染的出现,还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医疗负担,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不利于医院良好的运营。有关调查表示,医院出现1例感染,将会造成1000~105000元的经济负担。
因此,医院应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并根据医院易发感染类型,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有效改善医院环境,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几率。对于医院感染防控,应尽早对医院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医院依旧采用的是常规管理方式,即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这虽能对医院感染风险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能有效预防感染事件,故而,需找寻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来有效管控医院感染风险。风险管理模式 最早出现在 1930年,由美国管理学家海因斯(Heins)与威廉姆斯(Willams)所提出的,其主要是通过对风险的控制、评价、衡量、识别,应用最小成本来换取最大效益安全保障的管理方式。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风险的控制意识与责任意识,提升医院卫生管理质量,从而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几率,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来明确感染风险工作内容与方向,为感染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识别专业知识培训来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风险识别意识与预防意识,提高其对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升其感染风险识别能力与应对能力;通过风险评估来判定感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有效防止感染事件的产生;通过个人工作素养及能力培训、强化感染风险管控,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感染风险管控能力、规范感染管理工作流程。
该研究中,基于常规管理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采用常规管理方式的对照组(P<0.05);可见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出现;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6.94%)高于对照组 (81.63%)(P<0.05),可见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好的实践性。
↓↓↓
来源
HEALTH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卫生经营管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张冬梅(吉林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文案采编 | 姣姣
图片 | 创客贴、135编辑器
排版 | 微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