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的由来,你知道吗?

2021
07/30

+
分享
评论
贺世明
A-
A+

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


医学故事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三国时代,东吴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相传有起死回生之术。

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株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株。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他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竟有10余万株杏树,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人称“董林杏仙”。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子。于是,每年董奉用杏子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穷苦的贫民百姓。

 


数年之后,董奉驾鹤西归了,“杏林佳话”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十分敬佩董奉,就模仿他。居山下,种下千余株杏树。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树园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那虎守杏林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虎守杏林的故事有两个传说——其一为董奉,另一个则是孙思邈。



话说有一天,董奉在回家途中,见路旁的茅草堆里躺着一只老虎,董奉心中害怕,但职业敏感让他觉得这只老虎像是有病。因为他发现猛虎表情痛苦。

董奉问老虎:“你在此等候,是不是想让我给你治病?”老虎点点头。于是董奉就给老虎检查起来,他叫老虎张开口,发现老虎的喉咙里卡了一块大骨头,于是他将手伸进老虎的口中取出骨头,老虎病好了。

为了报恩,就在董奉的杏林里当起了守护。




另一传说是精通医学并兼研佛典,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一生行医,悬壶济世,无欲无求,施医无类无门,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栽植杏树三株,经年,栽种杏树达百亩之多,郁然成林,杏熟后则以杏易谷赈灾扶贫。


 此间,有一病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了“虎撑”,治愈了老虎金簪卡喉之疾,老虎有灵性懂感恩,不再危害人畜,并守护杏林,还充当了药王的坐骑。 





大脑情报局

世界上本没有赞,点的人多了,就有了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孙思邈,董奉,老虎,杏树,医界,病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