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约7000万!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2021
07/29

+
分享
评论
浙大二院
A-
A+

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占全世界乙肝相关死亡人数的50%。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的肝炎大国,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炎病毒感染者数量庞大,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较多,感染者约7000万,占全球乙肝病毒1/3,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占全世界乙肝相关死亡人数的50%

在医疗条件相对匮乏的上世纪,我国肝炎发病率之高已经到谈“肝炎色变”的地步,给无数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对肝炎病毒的探索从未停止,无数的临床医师和医学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只为有朝一日能够攻克肝炎,还肝炎患者一片清明。

 

几十年前就被查出乙肝不重视

再次检查肝炎发展到失代偿期


徐大伯是一位乙型肝炎患者,年轻时单位组织进行体检就被查出乙肝,但他并未重视,几十年来一直未进行控制。今年年初,因反复腹胀、消化不良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肝脏已发生硬化并进展到了失代偿期,伴有较多的腹水


医生告诉徐大伯,如果再不引起重视,生命将很快就会进入倒计时。吓坏了的徐大伯万万没想到小小肝炎竟然能有如此威力,他急忙找到肝胆胰外科的医生求助,医生结合患者本身高血压、高血糖的情况,给予抗感染,护肝,降糖,利尿,抗乙肝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徐大伯的病情已基本稳定。


据医生介绍,目前临床发现的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大约有80%左右都患有乙肝,这是非常令人心痛惋惜的,因为肝炎一旦发展到失代偿期,就基本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选择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接受正规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很好的控制病情,阻止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

 

那么,肝炎病毒究竟是什么?

它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又有哪些方式可以预防肝炎呢?


且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为您细细道来。

 


01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炎症的统称,按致病原因的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病毒性肝炎、一种是非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


非病毒性肝炎主要有: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等。


02

肝炎的临床表现

肝炎早期症状:

1.食欲不振,身体乏力、厌恶油性食物;

2.面色发黑或黄褐无华,皮肤粗糙;

3.巩膜和或皮肤黄染;

4.肝区隐痛、肝区肿大;

5.蜘蛛痣、肝掌;

 

部分早期患者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仅感觉身体疲倦,休息后可自愈。晚期有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癌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根据发病程度也可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起病快,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可通过治疗与修养后恢复健康,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会转化为慢性肝炎。



03

病毒性肝炎中的甲乙丙丁戊

虽然同属病毒性肝炎,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却性格迥异,大有不同。



甲型肝炎(HAV)


甲型肝炎(HAV)主要跟“吃”有很大关系,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常见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普通人群对甲肝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极少。目前甲肝疫苗是防治的有效手段,主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食物(尤其是海鲜类)须洗净并彻底煮熟,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



乙型肝炎(HBV)


乙型肝炎(HBV)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传染性较强,可通过血液、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等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接吻、共餐、共同工作、蚊虫叮咬等传染风险极小,几乎不会造成病毒感染。


如何确定是否患乙肝?

(1)鉴别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测定乙肝病毒标志;

(2)肝脏是否有基础疾病:肝功能、肝生化检查、临床检查;

(3)肝脏疾病发展趋势如何:肝功能/生化/临床检查/肝活检(如有必要);

(4)是否合并有其他病毒性肝炎:其他肝炎病毒标志;


提到乙肝病毒检测就不得不说检查中最常接触到的项目——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即:HBsAg(表面抗原)+抗HBs、HBeAg(e抗原)+抗HBe、抗HBc(抗核心抗原抗体),总共3种抗体,2种抗原。


一表读懂乙肝病毒报告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

+

+

“大三阳”,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

+

+

+

“小三阳”,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

+

+

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

+

+

+

乙肝恢复期,必要时需查HBV DNA

+

+

既往感染者,无需再接种疫苗

+

既往感染者,需接种疫苗

+

已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


乙肝的防治:

乙肝的防治重在预防完整接种三次乙肝疫苗后即可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养成洁身自好的习惯,提倡安全性行为;

避免和他人共用易被血液污染的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

避免使用不正规的、消毒不彻底的工具进行纹身、穿耳洞、针灸等;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必须使用正规渠道来源的血液制品;

拒绝毒品。



丙型肝炎(HCV)


丙型肝炎(HCV)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肝炎更为“凶险”,主要在于它的“无症状”。丙型肝炎发病非常隐匿,潜伏期为6-9周,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传播。



丁型肝炎(HDV)


丁肝病毒依存于乙肝病毒,没有乙肝病毒的帮助,患者即使感染了丁肝病毒也不会发病。



戊型肝炎(HEV)


戊型肝炎(HEV)和甲型肝炎较为相似,通过粪-口传播,但大多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04

非病毒性肝炎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长期饮酒造成的酒精肝、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以及滥用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也会造成肝炎的发生。

 
 

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忌烟忌酒、忌辛辣,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针对乙肝的特效药,但通过注射肝炎疫苗,可帮助我们大大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已经感染的患者也不必惊慌,及时发现,接受正规、系统性的护肝及抗病毒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科室简介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点,是我国肝胆胰外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在王伟林院长的带领下,科室在复杂肝胆胰肿瘤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肝移植手术等领域着重发力,年完成手术7000余例。2019年以来,中心已成功完成肝移植手术100余例,器官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及肿瘤术后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生存率达到100%,2021年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肺联合移植。与此同时,科室积极践行科研强科理念,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和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文 | 肝胆胰外科 朱韵

审核 | 肝胆胰外科 丁元

责任编辑 | 宣传中心 来鑫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戊型肝炎,感染者,症状,血液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