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暴雨水灾牵动千万国人的心,随着暴雨停止,救援进入灾后阶段,人们需要预防哪些疾病及措施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
近日,河南遭遇百年罕见的强降水袭击,省内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河南大灾后需谨防大疫出现。据媒体报道,前线抢险救灾人员已有部分人员出现皮肤红肿、红疹情况。水灾后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有哪些?我们需要如何防范?洪涝灾害后常见疾病主要包括肠道传染病、皮肤疾病、虫媒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等。
1、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常见临床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若无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后果。其中霍乱是烈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具有发病急且传播快的特点,值得特别警惕;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同样以夏秋季最多见,临床症状则以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伤寒一般病程较长,初发时多为疲倦无力、伴有腹胀、腹泻或便秘情况,后续伴有高烧,患者皮肤可见淡红色皮疹出现;肝炎发病初期厌食、伴恶心、腹泻、肝区疼痛,部分患者伴皮肤眼球黄染。
2、常见皮肤疾病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脓疱疮、手足藓、湿疹、荨麻疹、阴囊湿疹等。皮肤软组织感染最为常见,在污水中磕碰后若未及时处理,软组织局部红、肿、热、涨、痛,部分患者会有化脓感染风险;脓疱疮常表现为污水接触后,局部皮肤小水疱,内含液体由清变浑;手足藓主要出现在接触污水几日后,出现脚痒、水疱、脱皮等症状;湿疹多见下肢,因微生物或物质刺激引起皮肤过敏症状,如局部瘙痒伴有红斑、水疱、丘疹等,搔抓出现渗出、糜烂;荨麻疹多见四肢等蚊虫易叮咬部位,局部红色丘疹可伴水疱;阴囊湿疹多表现阴囊瘙痒或疼痛,伴有红斑、渗出等症状,灾区后续救援人员男性居多,需谨防此类疾病出现。
水灾过后,卫生条件较差加上连日抢险救灾,饮食保障较为紧张,人们免疫力下降,传染病极易爆发。传染病预防刻不容缓,水灾后3-5日是灾后疾病预防的黄金时期,其重中之重在于防止“病从口入”。
1、注意饮食卫生。饮水卫生: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或瓶装水、开水,不喝生水;食品卫生:不吃淹死病死动物;不吃变质、生冷食物;案板注意生熟分开;餐煮注意消毒后使用;饭前便后注意个人手卫生等;
2、注意环境卫生。水灾后房屋表面地面、居住周围环境注意消毒;病死、淹死动物尸体消毒后焚烧或深埋;积极清理垃圾,灭杀蚊虫、老鼠等;
3、若出现身体不适、发现疾病需及时就诊和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