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肝炎患者经治疗后可控制症状,且预后良好;部分肝炎(如乙肝和丙肝)可转为慢性,并逐渐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进展;部分发病较急、较重者还可发生死亡。所以我们应将肝炎扼杀在摇篮里,积极预防!
你可知道,全球3.25亿人患有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每年有14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当下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地球上每30秒仍有1人死于肝炎相关疾病!然而,只有10%的乙肝患者和19%的丙肝患者了解自己的肝炎病情。而我国也存在肝炎(主要是乙肝)感染人数众多,存量大,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
注:部分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官网2020年、2021年世界肝炎日相关内容
肝炎(Hepatitis)是肝脏的炎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肝功能受到损害,进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有病毒性、药物性、脂肪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多种,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你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情况吗?如果已经患有肝炎,有采取一些措施去呵护它吗?我们还可以怎么去预防它?
▲ 认识自己的肝脏健康情况
如何判断自己的肝脏是否健康?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抽血化验,做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既可以反映肝细胞是否有损伤,又可以观察肝脏的合成功能以及肝脏的代谢功能。
比如肝功能检查里面的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草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酰胺转肽酶反映的是肝细胞是否有损伤以及损伤的轻重。化验检查的白蛋白可以反映出肝脏的合成功能。总胆红素高低,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数量可以反应胆红素的代谢情况以及排泄是否畅通。
肝功能的检测,尤其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判断极为敏感和重要。当这些病变时,首先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合成功能等,使得这些极其敏感的指标在肝功能检查中体现出来。
▲ 如何发现自己肝“炎症”了?
其实有些轻度的肝炎,比如由于脂肪性肝病、饮酒或者是休息不好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甚至不需要治疗也能够痊愈,我们往往觉得“休息好了就没有那么累了”,而忽视了它曾发生的一些症状。
而当肝炎进展,主要可以通过一些明显的身体变化发现,比如恶心、呕吐、厌食、乏力、皮肤巩膜黄染、腹部不适等症状;在急性发作时还可能有发热、畏寒等表现;有些肝炎进展严重时,可能出现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因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十分有必要。
▲ 哪些坏的生活习惯容易引发肝炎?
1. 吸烟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以及烟雾中的上千种有害物质都会损害肝脏;而酒精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酒精肝、脂肪肝等)发病率达4.36%。
2. 爱吃油腻 不爱运动:肝脏是脂肪代谢的枢纽。吃太多油腻食物,容易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3. 睡眠不足:养肝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建议至少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
4. 胡乱吃药: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交互作用,有伤肝的风险。
▲ 消除肝炎,从预防开始!
多数肝炎患者经治疗后可控制症状,且预后良好;部分肝炎(如乙肝和丙肝)可转为慢性,并逐渐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进展;部分发病较急、较重者还可发生死亡。所以我们应将肝炎扼杀在摇篮里,积极预防!
1.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生、冷食品,也不要食用水中生长的、未煮透的贝类水产品,对于居住在海边的人来说,应尽量避免生吃海产品。
(2)在居住条件拥挤的地方,要做好环境卫生。在甲型肝炎流行的季节,少去公共场所,不要去不卫生的饭店吃饭。
(3)不要与其人共享针头、剃刀、牙刷等私人物品。
(4)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的感染几率。
2. 非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限制饮酒,避免大量饮酒,禁止酗酒。
(2)保持适当的体重,控制超重和肥胖。
(3)避免随意自行用药,减少药物性肝炎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