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南工大今年第4篇正刊,秒杀众多老牌985名校

2021
07/28

+
分享
评论
临床科研与meta分析
A-
A+

放眼江浙沪“985”高校,除了浙大、复旦、南大, 南工大2021年的正刊发文量已经超过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 华东师范大学。江浙沪“211”高校没有一所是其对手。









7月16日,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   王军教授课题组   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   Science   》杂志发表了题为“   Self-assembled iron-containing mordenite monolith for carbon dioxide sieving   ”的文章,研究团队开发了杂原子沸石分子筛水热合成新路线,合成出结构独特的含铁杂原子丝光沸石分子筛单块材料,无需任何后处理即可直接作为自成型物理吸附剂,表现出   迄今为止最高的CO2体积吸附容量和分离效率   ,对氩气(Ar),氮气(N2)以及甲烷(CH4)表现出良好的分子筛分能力,具有优异的抗水汽性能,实现了对燃烧后(CO2和N2分离)、沼气以及天然气纯化(CO2和CH4分离)等体系中CO2的高效吸附分离  

半年来,作为最强“四非” (非985/211/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学科) 高校, 南京工业大学已发表4篇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 这一数据十分亮眼, 秒杀众多老牌211 、985高校

放眼江浙沪 “985 ”高校 除了浙大、复旦、南大, 南工大2021年的 正刊发文量 已经 超过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浙沪“211”高校没有一所是其对手。

王军教授在碳捕集研究中取得新成果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7月16日,《Science》杂志以全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我校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王军教授课题组在沸石分子筛碳捕集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Self-assembled iron-containing mordenite monolith for carbon dioxide sieving   ”(Science, 2021, 373, 315-320),南京工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全球CO   2   的排放量逐年增长,导致严重的能源、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危机。碳捕获与利用(CCUS)是实现CO   2   分离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于减缓上述危机,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而CO   2   的高效捕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开发低成本、高效的碳捕集技术是一项巨大挑战。  

 
 

 
 
 
(上)杂原子丝光沸石一维孔道筛分CO   2, Ar, N   2和CH   4的示意图。(下)气体吸附分离性能:(A) 298 K时CO   2体积吸收量;(B) CO   2/N   2:15/85和CO   2/CH   4:50/50二元混合物在1 bar和298 K下的CO   2/N   2和CO   2/CH   4分离选择性;(C-E) CO   2/N   2(CH   4)穿透曲线;(F) 2-床VSA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和(G) ASPEN模拟结果。

 
针对这一难题,王军教授团队开发了杂原子沸石分子筛水热合成新路线,合成出结构独特的含铁杂原子丝光沸石分子筛单块材料,无需任何后处理即可直接作为自成型物理吸附剂,表现出迄今为止最高的CO   2体积吸附容量和分离效率,对氩气(Ar),氮气(N   2)以及甲烷(CH   4)表现出良好的分子筛分能力,具有优异的抗水汽性能,实现了对燃烧后(CO   2和N   2分离)、沼气以及天然气纯化(CO   2和CH   4分离)等体系中CO   2的高效吸附分离。审稿人评价,这一研究是碳捕集领域的重大突破,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潜力,开拓了杂原子沸石分子筛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新应用。

 
我校   周瑜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我校   硕士研究生张建林、王磊副教授,浙江大学崔希利教授和我校博士生刘晓玲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军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颜宁教授和浙江大学邢华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通讯单位依次为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论文合作及协作单位包括新加坡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和台湾中原大学等。

 

 

南工大今年已发表4篇正刊


 
除此之外,3月26日,国际权威期刊《   科学》在线发表了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有关室温和高湿度下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专家评价称该研究实现了光伏领域从0到1的重大突破。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惠炜、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晁凌锋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芦荟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为本文第一作者通讯单位。

 
 

 
α-FAPbI3钙钛矿由于具有最窄的带隙被认为是提高单节钙钛矿光伏器件近理论极限效率最有希望的材料。然而α-FAPbI3钙钛矿的相转变难且稳定性差限制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此外,传统制备过程必须在惰性气氛中严格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制备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或者钙钛矿中间体薄膜,这严重限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和实际应用。  

 
针对这一挑战性难题,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   创造性地在高湿度(大于90%)的条件下制备出高达24.1%的功率转换效率的FA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首次提出了基于离子液体甲酸甲胺(MAFa)作为碘化铅的前驱体溶剂,生长出具有取向排列的碘化铅薄膜,   这些取向生长的结构具有许多纳米级的离子通道,有助于将FAI渗透到碘化铅薄膜中发生反应,并且阻挡了水分子的侵蚀。未封装的器件在85°C持续加热和持续光照下,分别保持其初始效率的80%和90%达500小时。  

 
3月10日   南京工业大学邵宗平、周嵬教授课团队   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   《Nature》   杂志发表了题为   “Thermal-expansion offset for high-performance fuel cell cathodes”   的文章,南工大的科研人员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引入热膨胀补偿的策略,实现了燃料电池阴极与其他电池组件之间的完全热机械兼容,从而解决了阻碍SOFCs商业化进程的一大技术难题。据“TOP数据库”检索发现,这是南京工业大学2021年第一篇Nature/Science正刊。南京工业大学是本文通讯单位。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从2020年3月28日提交起,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修改后,于2021年1月19日接收,在2021年3月10日发表。  

 
 

 
3月12日   Science   又上线   南京工业大学和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马尔堡-菲利普大学   共同通讯单位文章。文章题为:   Dinitrogen complexation and reduction at low-valent calcium”,   文章作者包括来自南京工业大学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赵莉莉教授等人。研究人员尝试分离低价钙的络合物时,偶然发现了氮气在钙上的低温还原。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具有合适的β—酮二亚胺配体,并以钾作为末端还原剂辅助,低价Ca可以对氮气进行低温还原,形成络合物LCa(N2)CaL。在络合物LCa(N2)CaL中的N2阴离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双电子供体。因此, 该研究的目标是将LCa(N2)CaL作为低价Ca络合物LCa-CaL的合成子。  

 
 

 

 

南工大:自然指数全国30名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1年5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4-50位;2021年3月,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0位;2020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0-71位。  

 

 
 

 
据官网及百度百科介绍,南京工业大学已有百年历史,其一源头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中间经历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重要时期;其另一源头可追溯到同济医工学堂于1915年创建的附设机师科。现在的南工大由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  

 
南京工业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也未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可谓是一所地道的“四非”高校。  

 
但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实力不容小觑,在世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排名中,力压国内一众211/985双一流高校  




版权声明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Science;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转载稿、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南京工业大学,高校,钛矿,学科,效率,材料,化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