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焦虑、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患者中推广应用。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通过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行胫腓骨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H组,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60例、对照组(C组,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60例。
纳入标准:① 胫腓骨骨折行手术治疗后;② 年龄18~40岁;③ 会使用智能手机。排除标准:① 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患有恶性肿瘤;② 酗酒、药物成瘾者或有精神疾病;③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高血糖。剔除标准:研究过程中资料不全;中途退出本研究。
C组采用医院常规随访方法;H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通过成立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小组将院内医疗护理延续至院外。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T0)、出院后1个月(T1)、出院后3个月(T3)、出院后6个月(T6)时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T0时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在T1、T3、T6时HSS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H组T1、T3、T6时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T0时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1、T3、T6时SAS评分低于C组(P<0.05)。H组T1、T3、T6时SAS评分低于T0(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T0、T1时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3、T6时SF‑36评分高于C组(P<0.05)。H组T1、T3、T6时SF‑36评分高于T0(P<0.05)。见表2。
2.5 两组患者各时点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各时点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3。
两组患者T0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1、T3、T6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H组T1、T3、T6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0时(P<0.05)。见表4。
3 讨 论
本研究选择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微信平台来实施延续性护理,利用微信的聊天、图片传输、视频、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交流途径,保证了患者临床诊疗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弥补了常规电话随访表达不清楚的不足,与入户随访相比减少了经济支出,缩短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也保障了随访医务人员的安全。
在本研究中,患者通过微信线上留言、发送伤口情况的图片,医护人员可对患者的愈合情况作出判断,早期识别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群聊定期向患者推送术后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知识、术后饮食、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材料,保证了诊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通过每周末的微信电话会议对一周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医护人员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升了患者院外的遵医行为,降低了关节僵硬、DVT、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纠正功能锻炼中的错误动作,可以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焦虑、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患者中推广应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