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孔粗大不是病,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就好比有的女孩会长一点胡子之类的,希望大家也能正确认识,避免过度关注,理性认识到毛孔粗大的实际意义。
造成毛孔粗大的机制在此前已经说过很多了,也不再赘述,不了解的可以翻翻刚才发的两个链接。
在这里,正值夏季,有几点问题我需要特别说明下几点:
1、夏季温度较高,而温度每升高1℃,皮脂排泄率就会增加10%,这对于处于高温环境作业的同志来说,非常不利,本来毛孔就比较粗大的朋友会发现夏季毛孔粗大的问题进一步明显了,即便不考虑油脂分泌的问题,往粗俗了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也容易理解毛孔是会随温度而变化的。
2、皮脂分泌率在15~35岁处于最高水平,随后随着年龄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皮脂腺的活跃度也会下降,如果你还记得我此前讲过性激素特征,就会明白在此期间恰好我们的性激素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对皮脂腺造成影响的是雄性激素分泌量较大,这是造成内在皮脂分泌量较大的原因本质,而雌性激素越来越被证明对皮肤的嫩滑度是有益的,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越来越多,这也和我此前的推论一致。
3、有学者提出:当皮脂产生速率每3h超过1.5mg/10cm2时,患者可能出现油性皮肤、痤疮、毛孔粗大和脂溢性皮炎。当然,这个太具体化了,对于我们实际参考意义不大,我们也不可能去经常检测自己的皮脂产生速率是否超过这个标准。
4、炎症性皮肤病常常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从而造成毛孔粗大,且炎症因子的表达会导MMps家族活跃,也就是炎症本身的危害除了以前我们说过的会导致PIE、PIH,同样还会加快皮肤真皮层的胶原合成受阻,加快皮肤老化,这个说法也有个主题,叫炎性衰老,在国内由博乐达倡导众多医师同仁近年来大力普及过,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医美手段治疗毛孔粗大
光电类:强脉冲光治疗、气化型10600nm CO2点阵激光、2940nm Nd:YAG点阵激光、2790nm Er:YAG点阵激光;非气化型1410nm、1440nm、1560nm点阵激光器等;除此之外Picoway超皮秒resovle点阵模式下的1064nm Nd:YAG或Picosure皮秒的755nm Focus蜂巢滤镜等也可以;点阵射频;超声刀;光动力治疗等
刷酸治疗:果酸、水杨酸
肉毒素:水光的形式微滴注射(前几天讲过的)
水光针:选择范围很广泛
微针:传统的产品导入寡肽冻干粉之类的产品,创新成分外泌体技术之类的产品
脂肪填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做完脂肪填充后,在脂肪存活率较好且自身血供完善的情况下,脂肪细胞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和多类生长因子的活跃度,使皮肤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合成效率提高,反映再求美者面部就是皮肤细腻了,亮泽度有所提高,当然,我并不是主张为了改善毛孔粗大而去选择做脂肪填充,如果你恰好要填充脂肪,那么,皮肤层面的问题就应该先忽略,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度
下面是今天要说的重点。
药物及化妆品成分类改善毛孔粗大
对于护肤品方面在毛孔粗大这块的治疗效果,一直都很难让人满意,造成效果不佳的因素非常多,不一一列举了,下面我从各个文献证明的角度来阐述下目前在毛孔粗大方面,被广泛认可比较有效的成分有哪些?
类维A家族的成分:
可逆转随年龄增长和光老化而发生的异常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相关的表皮和真皮变化。
药物方面,临床上常用的包括维A酸、异维A酸和他扎罗汀。
在一项研究中,60例女性每天使用一次0.025%的维A酸,并且在90d之内没有使用其他抗衰品和治疗,治疗后84d患者面部毛孔的基线平均得分提高(P<0.05)。这种改善从治疗的第28天开始持续,并与患者的自我感觉相对应。只有3例因干燥、脱屑、灼热和红斑不良反应,导致过早停用。
请注意这里我标注的关键词:90天。
你也许不明白我为什么标注90天的周期,可以看下去年我在知乎回答维A那个问题的时候,当时在微信群里发过美国知名的Rohrich教授给出的十条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这份60例的案例研究中文献,作者还列出了目前的四代维A酸分子式及名称:
前面三代应该都很熟悉了,第三代的代表就是阿达柏林和他扎罗丁,而第四代这个看起来比较陌生,实际上,这个成分在韩国非常火,爱茉莉集团旗下的IOPE品牌有一个智妍修护系列,主打成分之一就是Seletinoid G(中文名:曲酸亚甲基二氧肉桂酸酯),具体添加浓度不详,这个成分在韩国应用有十几年的历史了,IOPE在国内市场做得比较失败,因此很难买到,我对韩妆向来没什么好感,抱着试验的心态,我联系了韩国那边的朋友,拿了一份面霜试用下,如果体验超预期,后期会在朋友圈反馈下。
果酸:
属于浅层化学剥脱剂,剥脱深度大约为0.06mm,从表皮颗粒层到真皮乳头层,它能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和角质堆积,调节角质形成过程,避免角质层过度堆积。
另外,果酸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通过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来调节基质的降解和胶原的合成,刺激皮肤受损部位重新生成胶原蛋白,从而改善毛孔粗大,使皮肤变得光滑。
有研究认为,采用常规果酸进行化学换肤后,正常情况下皮肤创面或伤口经过约7d可以修复,换肤效果最长可以持续14d左右,可持续见到新生排列整齐且较厚的角质层。
超分子水杨酸:
一方面,黑头粉刺会因为黑头内容物或角质栓上方或周围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被溶解,而变得更加突出皮面,变得易于清理。
另一方面,同时水杨酸有抗炎作用,间接地减少毛孔粗大。
传统的水杨酸为脂溶性,不易溶于水,新型的超分子水杨酸,解决了水杨酸水溶性的问题,浓度易控,刺激性减小,更易吸收。
总结下来,水杨酸改善毛孔粗大并非从抗衰的底层逻辑出发,而是针对油性皮肤,痤疮人群的炎症问题和皮脂分泌问出发,控油减油,深入清洁毛孔中的顽固油脂,可以认为是皮脂清道夫。
叶绿素铜复合钠盐(CHLcu)
叶绿素铜络合物钠盐源自叶绿素(一种在植物中发现的绿色色素),采用脂质体制备成凝胶外用于皮肤表面,可用于治疗光损伤和衰老的皮肤。
叶绿素铜复合钠盐发挥体外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以维持透明质酸在细胞外基质中,并对破坏的皮肤结构进行修复,延缓衰老。
有学者等招募了10名受试者,外用含有0.1%CHLCu脂质粒的凝胶每日2次,3周后临床评估分级显示,面部毛孔改善22.2%,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且大多数患者面部皮脂溢出程度明显下降。
代表产品:我们所熟悉的修丽可紫米精华就添加了叶绿素铜络合物。,
四氢茉莉酸(欧莱雅专利成分代码LR2412)
是茉莉酸的类似物,茉莉酸是一种源自亚油酸的植物激素。
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可渗透到表皮和真皮层,并具有使皮肤恢复活力的潜在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层黏连蛋白5、Ⅳ型胶原蛋白和原纤维蛋白在皮肤表皮-真皮交界处沉积有关(这非常关键,在后面我会来简单阐述一下)。
2016年有学者在一项非盲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15名受试者外用LR2412每日2次,治疗后第1天、第3天和第6周面部毛孔评级,相对于基线的改善率分别为14.2%、21.6%和25.2%,且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图:连续使用LR2412六周皮肤纹理改善对比
图:连续使用LR2412六周皮肤毛孔改善对比
在另一篇文献中,该作者选择了120名女性(60人用0.025%维A酸+2%的LR2412,60人用0.025%维A酸),结果发现两组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复配混搭的温和性比单独使用维A酸要好很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验用到的2%的LR2412产品正是理肤泉的抗衰再生塑颜精华。
对于这两份文献,我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LR2412只需要用几天便有20%左右的效率提升,这是值得怀疑的,我用下来,并没有出现那种用几天就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大概持续用两周以后,才看得到一些效果,效果上我觉得接近0.5%的Obagi,特点比较多,无比温和,还加了5%左右的玻色因。
至于上面的第二个文献,我觉得就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单独对比0.025%的维A酸和2%的LR2412那才会有点意思。
关于对上面“Ⅳ型胶原蛋白和原纤维蛋白在皮肤表皮-真皮交界处沉积有关”的阐述:
对于部分毛孔粗大的人群而言,毛孔粗大区域的皮肤内部结构,和正常皮肤是不一样的。
在这部分人的毛孔粗大区域,表皮更深地进入了真皮,而真皮也更加向上嵌进了表皮,形成了文献中提到的“钟乳石”和“石笋”的结构。
这种黏连的镶嵌状结构,体现在皮肤表面,就是坑坑洼洼,事实上,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早期长痘痘的朋友,于他们而言与其说是毛孔粗大,不如说是一片毛孔疤痕(或称之为毛孔痘坑),对于这个问题,在今年发表在公众号上的关于毛孔粗大的文中,我也阐述过了,这类应该归属于痘坑/瘢痕,但是,目前在痘坑方面,我们耳熟能详的只有三个分类:车厢型、冰锥型、滚轮型。
我觉得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希望未来对于毛孔粗大和痘坑方面会有更多的研究,以及我提到的毛孔痘坑的概念是否应该加入到痘坑的第四个分类中?
ok,本文就到这里了,至此,对于毛孔粗大的问题我已经非常全面的进行过多个科普了,毛孔粗大不是病,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就好比有的女孩会长一点胡子之类的,希望大家也能正确认识,避免过度关注,理性认识到毛孔粗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Bouloc A,Vergnanini AL,Issa MC.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he association of retinol and LR2412 with tretinoin 0.025% in photoaged skin[J].J Cosmet Dermatol,2015,14(1):40-46.
[2]Mukherjee S,Date A,Patravale V,et al. Retin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aging: an overview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J].Clin Interv Aging,2006,1(4):327-348.
[3]El-Domyati M,Hosam W,Abdel-Azim E,et al.Microdermabrasion: a clinical, histometric, and histopathologic study[J].J Cosmet Dermatol,2016,15(4):1-11.
[4]Sigler ML,Stephens TJ.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opical copper chlorophyllin in women with photodamaged facial skin[J].J Drugs Dermatol,2015,14(4):401-404.
[5]Alexiades M.Clinical assessment of a novel jasmonate cosmeceutical,
LR2412-Cx,for the treatment of skin aging[J].J Drugs Dermatol,2016,15(2):209-21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