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 第84弹】益生菌能否减缓CKD的进展
上新了
本期带来的是一篇基础研究中的临床部分,属于proof-of-concept初步临床研究
既往知识
本期提到的益生菌为干酪乳杆菌Zhang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cZhang),是从我国内蒙古地区传统蒙医广泛使用的自制发酵马乳饮料koumiss中分离出一种新型 LAB(Eur Food Res and Technol. 2008)。
益生菌与许多慢性病相关。既往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或其他代谢相关途径延缓CKD患者的肾功能进展,但真正的机制尚未明确。
受试者
62例CKD3-5期患者
干预措施/对照
安慰剂(n = 29)
vs
干酪乳杆菌Zhang(每天1x10*9 cfu)(n = 33)
治疗3个月
研究期间保持肾病饮食摄入和基本保守疗法
试验流程图
基线资料
基线时eGFR均值为25.2,UACR为695 ug/mg
结局评估
血清胱抑素C:在试验开始后3个月,安慰剂组的血清胱抑素C(本研究作为肾功能指标)从3.00±0.18显著增加到3.18±0.22 mg/L (p = 0.017),而益生菌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降低了0.1±0.07 mg/L,与安慰剂组相比,干酪乳杆菌Zhang补充剂导致胱抑素C水平显著降低(p = 0.007)。
PTH:3个月后安慰剂组血清PTH显著升高(p = 0.036),而益生菌组在3个月内较低。
UACR:基线时,两组的log10(UACR)水平相当(安慰剂组的平均log10(UACR):2.62±0.14;益生菌组:2.55±0.15)。在第3个月结束时,安慰剂组的log10(UACR)显著增加,对应于原始UACR水平平均增加27%(p = 0.039),而益生菌组的log10(UACR)仅轻度增加(p = 0.367)。
Scr:3个月时无法检测到两组的任何显著的血肌酐变化(图E)。1年观察后,益生菌组肌酐升高幅度较低(p = 0.033)(图F)
eGFR:研究者观察到益生菌组的平均每月eGFR下降率为0.07±0.18 mL/(min/1.73 m2)/月,显著低于安慰剂组0.58±0.14 mL/(min/1.73 m2)/月(p = 0.027)。当研究者延长随访至平均10.2个月,益生菌组的eGFR下降慢得多(p = 0.018)。
不良反应事件(AE)
两组基本相似
评价
本文的大部分都是基础研究,对机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并阅读原文。
我们介绍本文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当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有机的结合可以使文章再上一个台阶。
By 肾世风云·老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