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编辑:树婆面 责编:Fanny&芯芯 审核:王子洋
好奇一件事很久,为什么古装剧美女护肤一定要泡玫瑰花浴。
虽然看起来很高级,但细品又觉得非常鸡肋,小花我深刻怀疑这只是导演为了博眼球设置的卖肉镜头。
本花上网简单搜了一下,发现网传的古代护肤比电视剧更浮夸,比如,古代几位顶级富婆据说都是这样护肤的——
武则天:喜欢各种倒腾花花草草,鲜花入膳,干花泡水,碾碎了做面膜,熬烂了做精油;太平公主:采桃花研成末,加鸡血调和成糊状后敷脸,号称美白养颜同时能防治皮肤病;慈禧太后:每晚必涂“玉容散”,由多种药材制成,有白芨、白芷、甘松、檀香、鸽条白等。嗯?鸽条白不就是鸽子屎吗?这居然也能上脸?古代护肤方法,大多被记录在医书和农书当中,在那个生产力有限的年代,大自然中能获取的一切资源,皆有可能成为美容良方。当时大部分护肤品由花草、油脂等混合制成,
《齐民要术》中就记录有不少化妆品和护肤品的制作工艺,比如说面脂
(可以理解为当时的面霜),
就是用牛髓或牛油做的。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古籍中也有一些在现代看来十分不可思议的方子。比如在一本医术著作中,关于面药的章节里收集了了一些护肤神方,用
猪蹄浆
去老皱,
鹿角加牛奶
等制成的鹿角散可使皮肤光洁,
铅丹
治面黑等。但最让本现代人叹为观止的还是治瘢痕的方子——真的用屎——乌鸡屎、鹰屎…还有一本关于妇科的著作,作者特别贴心地加了个附录:妇人修饰,收录了各种美容护肤的方子,颇有一种妇科医生兼职做美妆博主的感觉。本花也细细研读了一下这些方子,又出现了鹰粪,这次是去雀斑。不得不说,古代人对各种排泄物的功效真的有种迷之信仰。其实这个知识点已经被科普烂了,奈何还是一直一直一直一直有人以脸试偏方。在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都极其有限的当时,这些“奇葩”的护肤方法还是受到当时人们的认可。但千百年过去,技术早已革新过千万回。蔬菜水果中含有各种刺激物质,直接敷脸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护肤效果即使有,也非常有限,还是直接吃进肚子里好。千万别这么干,因为最好的结果就是没!有!用!而且这样做只会刺激和伤害皮肤,严重时还会引起毛囊炎。十个皮肤屏障受损,九个半都是这样作出来的。不不不,专业皮肤科医生没有人会这样说,哪个院的医生,又是参考哪篇研究论文,出来!听小花一句劝,不要盲目迷信“古法”护肤及各种流传的偏方,轻则过敏,重则毁脸。现在如果要证明一个成分有用,是需要通过多次实验结果,并且提供有力的证据
(统合分析、系统性评论、随机对照试验等)。比如曾经很火的珍珠粉,据说可以美白,广告吹的震天响,但如果去翻科研论文,就会发现目前并没有强有效的证据去支撑这一结论。其实有很多皮肤问题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法了。比如痘痘,去靠谱的医院,治疗方法很简单,异维A酸、阿达帕林凝胶、夫西地酸等等,内服外用的药物来来去去就那几种,费用不高,但重在坚持。另一方面,大家旺盛的美容需求已经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行业,国内起步晚,但发展快,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护肤品和化妆品专业,向行业不断输送高级人才。化妆品界的某海外巨头公司,每年会在研发投入近十亿欧元。这么一大笔研发费用足以支撑他们每年进行很多任性的研究,比如可以直接在镜子上虚拟化妆的魔镜,比如把敏感肌友好的产品加入到淋浴设备中…科学家花那么大力气为全人类美肤做贡献,不是让你回归古法的。要是清朝那会有腊梅儿有玻尿酸有水光针,你看慈禧还选不选玉容散。即便如此,还有人喜欢剑走偏锋,牙膏不用来刷牙非要用来治烫伤,开塞露不用来治便秘非要用来做保湿霜,马应龙不用来治痔疮非要用来消黑眼圈……看来科学护肤还有很长的科普路要走,希望你们看完文章多点“在看”多“分享”,也算是为科学做一份力量了。PS,粉丝里有志愿报考医学院或者护肤品相关的同学嘛,出来聊聊鸭~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设计: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