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类医美项目具有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高的特点,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据众成医械统计:2021年7月第2周,一共有7条医械相关投融资!
7月第2期投融资盘点:
麦默真空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用于开发新型静态CT球管
7月12日消息,CT机X射线管组件(以下简称“CT球管”)制造商麦默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默真空”)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夏尔巴投资、泽羽资本等新老投资机构跟投。融资主要用于新型静态CT球管产品的开发,现有平台产品的拓展等用途。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人均CT保有量仅为18台/百万人,远低于同期日本的111台/百万人和美国的44台/百万人,导致现存设备使用负荷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其平均更换时长也就更长。随着麦默真空等行业优质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国内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掘。(行业快报)
看点
CT球管是CT设备核心配件中唯一需要频繁更换的耗材组件,医院每1-2年内就会有更换的需求,可以为球管供应商产生持续的订单,是医疗市场上难得的兼具设备和耗材销售优势的产品。从上述数据来看,我国CT市场的渗透率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从而导致配套的CT球管的低需求。未来,随着我国诊疗需求的提升,CT设备保有量将进一步增加,那么,硬性需求产品CT球管的增量空间也将加大。
生物材料研发商博恩锐尔获近亿元B+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
7月12日消息,生物材料研发商江西博恩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锐尔”)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德同资本跟投,元生创投继续加码,凯乘资本担任本轮首席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管线的开发、临床等方面。此前,该公司还曾于2018年获得银盈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并于2020年获得元生创投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
博恩锐尔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生物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主要通过临床医学提供快速止血、创口修复、引导组织再生等系列高端医疗耗材,并率先搭建多个高分子生物材料技术平台,为持续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不断提供最优医疗方案。(创业邦)
看点
从全球市场来看,由于海外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起步较早,强生、捷迈邦美、美敦力、雅培、史赛克、丹纳赫等国外龙头企业的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占据垄断位置。而国内大部分同类企业仍以单品种、单技术平台为主,迭代速度和研发能力稍弱。但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生物材料领域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海内外技术研发能力尚未形成绝对优势,以博恩锐尔为代表的国内生物材料企业,还有机会在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赶超。
手术机器人企业医达健康赴港冲刺IPO!
7月13日消息,智能精准外科解决方案提供商医达健康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达健康”)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摩根史丹利和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医达健康创立于2003年,致力于提供创新精准手术智能解决方案,主要业务包括手术机器人、精准手术规划解决方案以及相关医用耗材等。其核心产品包括IQQA-Guide 1.0 (MII)及IQQA-Guide 2.0(SI-ROBOT)经皮手术机器人。其中,IQQA-Guide 1.0 (MII)是国内首个用于成人肺及腹部软组织实体器官的穿刺手术导航设备。产品于2015年11月获得FDA批准,并于2020年1月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审批上市。IQQA-Guide 2.0可辅助外科医生完成手术针精准定位(医械麦地)
看点
与同类手术机器人企业天智航类似,医达健康也存在着研发投入比重大,销售推广费用高以及长期业务亏损的状况。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其营收分别为2005.9万元、2230.3万元和1026.0万元,净亏损分别为2.47亿元、2.86亿元和0.61亿元(6057.6万元);研发开支则分别为2486.9万元、2956.4万元和891.5万元,2019、2020年度均超过其同期的收入规模。在本轮上市融资输血之后,医达健康能否摆脱产品商业化难题和盈利困境,仍需后续观察。
诺唯赞IPO注册成功,即将敲钟上市,冲击IVD原料第一股!
7月13日,证监会同意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注册,即将敲钟上市。诺唯赞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业务领域,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2018-2019年,公司营收总额分别为1.7亿元、2.68亿元。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盒以及作为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原料的生物试剂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为15.59亿元。据了解,诺唯赞本次计划募集资金12.02亿元,将投入6.51亿元用于公司总部及研发新基地建设,3.51亿元用于扩建营销网络。(IVD资讯)
看点
受新冠疫情催化影响,IVD已成为医疗器械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行业。然而国内市场研发创新主要集中向中下游试剂、诊断设备发力,体外诊断上游原料市场仍依赖国外市场。在IVD产业整体爆发之际,以诺唯赞为代表的上游研发企业将拥有更大发展机遇。
海杰亚医疗获C+轮融资,多管线布局肿瘤微创介入治疗
7月15日消息,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海杰亚医疗”)日前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是海杰亚医疗在上半年完成的第二轮融资,由高榕资本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市场和渠道布局,全力推动系列产品管线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康博刀
海杰亚医疗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致力于肿瘤微创介入和低温医学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杰亚医疗建有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研发平台,研制全球首创的集深低温冷冻和高强度热疗于一体的复合式冷热消融治疗系统康博刀,可为医生提供肿瘤微创介入诊疗系列解决方案。(亿欧网)
看点
当前,中国肿瘤患者基数庞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癌症高发态势将日益严峻,肿瘤治疗市场巨大。其次,新一代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以其微创、精准、智能化的优越性,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类似海杰亚医疗这种拥有肿瘤微创治疗核心产品和技术的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荧光内窥镜研发企业“欧谱曼迪”获数亿元D轮融资
7月15日消息,近日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OptoMedic(以下简称“欧谱曼迪”)完成数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春华资本、国投招商联合领投,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欧谱曼迪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将航天光学技术和工程经验应用于医用内窥镜领域的平台型公司。产品线覆盖了白光/荧光导航腔镜系统、软镜系统、一次性镜系统,以及配套器械、荧光显影剂等,其中荧光导航内窥镜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2020年7月,欧谱曼迪推出了全球首款4K荧光腹腔镜系统,标志着公司自主研发的荧光导航内窥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创业邦)
看点
近年来,内窥镜领域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国际主流市场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潜力最大的内窥镜市场,市场规模近人民币300亿元,复合增速超过17%,预计2024年中国内镜市场规模或超400亿元。而“荧光导航功能”的高新技术出现,使得腹腔镜手术更为精准、安全、可靠,有望逐渐替代单一白光腔镜成为主要腹腔镜手术导航设备。欧谱曼迪推出的4K荧光腹腔镜系统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未来有望在荧光腹腔镜细分市场打破史赛克等国外头部企业垄断。
推出中国首款“童颜针”,圣博玛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7月16日消息,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圣博玛”)于近日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远洋资本领投,原股东持续加投,歌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圣博玛由中国科学院陈学思院士团队领衔成立,是目前有从“医用级聚乳酸类高分子材料”到终端可吸收医疗器械产品全链条研发与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圣博玛是全球最大的医用级聚乳酸原材料生产商之一,拥有30多种医用聚乳酸产品型号,其中尤以原研原料-凯斯聚乳酸材料最为知名。公司基于凯斯聚乳酸原料,通过超可控降解聚乳酸微球技术打造出国内首款Ⅲ类医疗器械级“童颜针”——“艾维岚-L viselle”(今年4月19日获批),具有“即时复溶、无结节”的优势,弥补了国内再生市场缺乏童颜针产品的空白,推动行业从“填充时代”进入“再生时代”。
看点
注射类医美项目具有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高的特点,市场规模增速较快。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注射类轻医美市场规模超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4%。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医美消费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医美市场增长潜力和行业红利巨大。拥有核心研发能力和创新性商业化产品的圣博玛,发展前景更为可观。
————
转载请注明:众成医械
更多医械行业前沿资讯&行业大数据干货,欢迎关注@众成医械(微信公众号/搜狐号/今日头条/好医工/微博/雪球号/健康界/同花顺/同方财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