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看板是看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实践为例,阐述了质量监督看板的应用过程。
质量监督看板大小为90×70cm2,塑钢板材料(材质不限),按照每月4周31天分为5行,每行7个格子,格子大小以插入监督卡为宜。顶层月份制作成活动形式,每月按实际月份插入;横栏标注周一至周日,也制定成活动形式,每月按照实际日期与星期相对应。

监督卡可设计为13×7cm2的卡片,分为正反两面。正面为检查项目内容,包括标题、项目依据、观察要点和判定标准;反面为观察记录,包括观察者员工号、被观察者员工号和不合格项目序号。将反面的过程监督卡上下端用绿色和红色区分,上端绿色表示达标,下端红色表示不达标。监督卡用于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一张监督卡仅监控一个项目。

(1)选择监督指标。以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某月改进工作为例。共选择5个监督指标,分别为预防CAUTI措施、预防VAP措施、预防CLABSI措施、落实压疮预防管理要求和规范监护仪报警管理标准。
(2)确定检查频次与检查时机。检查频次为每日检查一个指标,每月4周每个项目轮流检查4次。检查时机为每日患者周转完毕后护士进行检查。
(3)检查人员。分为高年资护士检查、高低年资护士共同检查、不达标护士检查三种形式。
(4)检查方法。一是检查人员在看板上对应日期抽取当日检查监督卡。二是检查护士手持监督卡亲自到现场与责任护士共同确认。三是每项监督卡以检查4人~5人为宜。四是做好观察记录。
(5)项目效果评价。一是每日评价,合格给予点赞,不合格则利用晨会公布不合格项目及应对措施。二是每月评价,每月由质控护士在科室安全会议上发布上月质量监督看板的综合结果。三是每年评价,每年针对心内重症监护室质量监督看板实施项目进行总体评价。
(6)分析改进。针对日、月、年评价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找出问题关键点,再从问题关键点入手,提出对策并执行。
(7)项目更新与替换。如经过1年的监督检查,5个项目12个月只有落实压疮管理要求全部为绿色合格,可更换新项目为“正确执行药品扫码流程”;其余4个项目仍需继续监测,但可以进行条目更新。当条目全部达标并巩固3个月后可以更换下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