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牛”科学家:与君实生物分手后带新公司杀回港股,市值超百亿

2021
07/20

+
分享
评论
医学中文网
A-
A+

从这个角度来说,商业化也将是康诺亚未来面临的问题。



 

 
 

高瓴对陈博是真爱。


在陈博创办康诺亚之初,研发的创新药还只有初步临床试验时,高瓴便参与投资,此后每一轮都一如既往支持。


高瓴看中的是陈博的“金手指”能力。作为科学家,陈博不仅科研能力突出,还有着天生的商业嗅觉,知道如何找到一个有前景的靶点。然后拿到融资,一步步推进研发,把一款创新药从零做起来。


在创办康诺亚之前,陈博已经通过君实生物证明过自己。作为君实生物最早的创始人,首个国产PD-1的立项、研发,便由陈博主导。


不过,这段经历,并不代表着科学家出身的陈博,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以及,他能陪伴企业到哪个阶段。


2015年,当PD-1研发推进顺利、君实生物日渐壮大之际,陈博选择了离开。对此,君实生物招股书给出的解释是,陈博认为自身更适合初创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退出公司并自主创业。


按这个说法,陈博似乎更喜欢从0到1的过程,而不是从0到100的全流程。但对于二级市场投资人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显然是后者,毕竟这才是能给自己带来回报的阶段。


离开君实生物后,陈博靠着自己的科研和商业嗅觉,为康诺亚找到了方向。目前,康诺亚的发展更侧重于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药物市场相对蓝海的细分领域。


随着IL-4Rα抗体研发一马当先,康诺亚想象空间渐渐打开。2021年7月8日,康诺亚登陆港股市场当天,股价大涨27.58%,市值一度超200亿港币。从这点来说,高瓴的眼光的确“毒辣”。


不过,随着康诺亚登陆资本市场,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了资本的助力,康诺亚的发展显然会加快,公司也会加速完成从0到1。这一次,陈博会如何抉择呢?


/ 01 /

潜力创新药玩家


对于一家创新药企来说,前景取决于管线的深度以及厚度。从管线布局来看,康诺亚的潜力不小。


根据招股书,康诺亚共有9条管线,其中核心产品是白介素4受体亚基(IL-4Rα)抑制剂CM310。目前来看,这是一款值得期待的产品。


IL-4Rα是2型炎症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过敏性疾病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特应性皮炎、哮喘、特发性荨麻疹、慢性鼻息肉性鼻窦炎以及食物过敏等都与其密切相关。


因此,IL-4Rα是针对性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关键靶点之一。更重要的是,阻断IL-4Rα可同时阻断IL-4和IL-13两个2型炎症中枢通路,一举两得,发展潜力相当不错。


要知道,放眼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过敏性疾病患者群体规模都不小。仅一个特异性皮炎市场,2019年国内患者群体规模就达到636万人。所以,过敏性疾病药物天花板一般不低。


全球范围来看,首款IL-4Rα抗体度普利尤获批上市后,销售额持续高增长。2017年,度普利尤销售额为2亿美元,2020年已经增长至40亿美元。


度普利尤已经在国内获批,成为唯一上市的IL-4Rα抗体。紧随其后的,便是康诺亚的CM310。


目前,CM310开展了三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进展最快的为特异性皮炎,目前处于2b期临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适应症也已经进入2期临床。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肿瘤市场,自身免疫疾病市场的竞争,要相对缓和不少。


IL-4Rα抗体市场除了CM310外,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国内玩家只有4家,分别为康乃德生物、荃信生物、恒瑞医药等。其中进度跟CM310相近的仅有康乃德。


仅从眼下来看,市场空间不小叠加竞争相对缓和,并且研发进度领先,CM310的商业化前景似乎不错。


除了CM310外,康诺亚同样值得关注的产品,还包括TSLP抗体CM326和靶向Claudin18.2的ADC产品CMG901。


从靶点来看,前者是2型炎症治疗领域又一潜力选手,后者则有望成为胃癌治疗新选择,市场空间都不小。


从进入临床时间顺序来看,CM326位居全球第三,CMG901排名全球第一,若一切顺利都有望占得先机。


/ 02 /

成功的基因


投资就是投人,这是高瓴资本张磊常挂在嘴边的话。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瓴自康诺亚创立起参与其每一轮融资,也不令人意外。2016年成立至今不过5年时间,康诺亚管线便兼具深度与厚度,而这一切,自然与其创始人密切相关。


根据招股书,康诺亚创始人团队阵容强大,包括参与全球第一个PD-1“O药”研发的王常玉、曾任罗氏研发高级科学家的徐刚。除此之外,还包括更为重要、也拥有最大决定权的陈博。


IPO前,陈博夫妻通过Moonshot持有康诺亚28.77%股份,并且拥有持股8.45%的Eagle Hero表决权,合计控制康诺亚37.22%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说到陈博,不少投资者想必不会陌生。作为国内医药圈的传奇人物,陈博毕业于鼎鼎有名的爱因斯坦医学院,同时也是君实生物的创始人之一。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陈博担任君实有限执行董事、总经理;2016年12月之前,他一直是君实生物首席科学家。


过去几年,君实生物备受市场关注,是因为其重磅产品特瑞普利单抗。这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产品。


作为君实生物早期研发的领导者,特瑞普利单抗便由陈博主导研发。


根据特瑞普利专利申请信息,该款产品的发明人只有两个,分别是陈博和武海。其中,陈博是第一发明人,贡献更大。


通过特瑞普利单抗的发展历程,陈博的商业嗅觉以及科研实力得到充分体现。


特瑞普利单抗专利递交时间为2013年6月26日。而全球首款PD-1产品O药,于2014年7月才最终获批。


当时,国内药企还沉浸于仿制药市场,“me too”都算先进策略,能够对PD-1单抗前景作出前瞻性预判的并不多。


从专利申请时间来看,君实生物在国内也是一马当先。百济神州PD-1专利申请时间为2013年9月13日,恒瑞医药是2013年12月12日,信达生物则要到2015年8月10日。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博领导下的康诺亚能够成为资本的宠儿,并不让人意外。


/ 03 /

还需回答的问题


7月8日,康诺亚港股上市当天,股价大涨27.58%,盘中市值一度突破200亿港币。


看得出来,资本市场对于康诺亚充满期待。相比之下,同样有IL-4Rα抗体处于临床二期的康乃德生物,美股市值不过10亿美金出头。


股价大涨,作为从第一轮融资就参与其中的高瓴,自然难掩喜悦之情,在公众号发文表示对康诺亚的祝福,顺便对外界展示自己如何与时间交朋友。


高瓴从康诺亚A轮融资就开始参与,在IPO前持有12.18%,是早期进入的最大机构投资者。


高瓴此前支持康诺亚,最大的原因是陈博;对于康亚诺未来充满期待,还是因为陈博。文章中,高瓴表示:


陈博带领的团队具有从研发到生产的丰富全流程经验,建立了很好的激励制度,打造了高效有凝聚力的组织,奠定了康诺亚长期发展的基石。


的确,作为持股最大的股东以及研发领军人物,康诺亚的未来就取决于陈博。


但大多数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陈博此前的履历未能解答,科学家出身的他,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早在2015年,陈博就离开了君实生物。某种程度上来说,特瑞普利后期获批上市,以及后续的商业化,陈博并没有参与其中。


对于Biotech公司们来说,商业化的难度或许要比研发更难。毕竟,大部分Biotech公司的创始人是科学家,科研是他们所擅长的。而商业化需要的销售能力,与科研能力风马牛不相及。


目前,在创新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Biotech,但能够证明自己商业化能力的Biotech公司,还屈指可数。即便是百济神州,销售能力至今未得到证明。


从这个角度来说,商业化也将是康诺亚未来面临的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陈博的离开,君实生物招股书给出的解释是:


他认为自身更适合初创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退出君实生物并自主创业。


虽然这是君实生物单方面措辞,但不可否认的是,陈博离开君实生物背后必然有“故事”。毕竟,从2012年开始,陈博便与君实生物相关创始团队有交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随着康诺亚登陆资本市场,有了资本的助力,康诺亚的发展显然会加快,也不可避免变大。


对于拥有更大话语权的康诺亚,陈博又能否掌控一切呢?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来源:氨基财经

编辑:Leon

审核:Lydia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产品,市场,研发,生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