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4%,县级医疗机构向乡镇卫生院下转11074人次,较2019年增长23.3%,上转3213人次,较2019年下降30.8%,远程影像6.47万例,较2019年增长726%……
记者:王营
通讯员:金丹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巍巍天山脚下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奇特的地貌而享誉国内外,这就是新疆拜城。
拜城县,位于天山中段南麓,隶属于新疆阿克苏,1.9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30万常住人口。2018年以来,拜城县紧抓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契机,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拜城模式”。
三步走战略:制定清单、完成整合、试点运行
拜城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辖4镇、10乡、1个管委会。县域内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4家,其中二级医院2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15家、村卫生室14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
“目前全国有4000多个医共体,究竟哪种模式更适合,需要量体裁衣,尤其是对于地广人稀的新疆来说。”拜城县卫健委党委副书记、主任、拜城县医共体总院党委书记王新珍介绍,为了取经,拜城县曾派出多个考察组赴内地学习,学习归来后,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县内各医疗机构和基层一线调研,经过反复论证、多方求证后,制定了试点方案,确定分三步推进医改。
首先全面疏理,形成县乡医疗机构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张清单”;
其次完成整合,设立医管委,将县域内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等整合,组建医共体总医院;
最后试点运行,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运行机制,构建起三级贯通、三医联动、人财物统一、信息共建共享的医共体运行体系,形成了“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位一体的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
王新珍坦言,作为南疆落后地区,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就要打破原有利益格局,改革之难超乎想象。
2018年启动医共体试点后,拜城县人民医院与12家乡镇卫生院、拜城县中医院与3家乡镇卫生院,分别组建了2个紧密型医共体,并与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整合,组建了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
不久前,拜城县赛里木镇拉帕村村民热西旦·塔依尔刚在镇上的卫生院完成了卵巢囊肿手术,原本需要3000多元的手术费,个人只承担了200多元。
针对在乡镇卫生院诊治、住院和康复的患者,拜城县制定了89种下转疾病标准及115种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制定相应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提升了卫生院医疗质量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治未病的主导和重大疾病治疗的协同作用,借势用力,开展冬病夏治、慢病康复、体质辨识等多渠道服务,引导各乡镇卫生院做强专科、做优特色,中医服务量、治疗率同比实现了双增长,群众对中医的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通过整体托管的形式,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各乡镇卫生院进行人才培养、专科扶持、远程医疗、技术提升、双向转诊、后勤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和帮助。”王新珍如是说。
多措并举,鼓励上级医院医生向基层流动
“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您期望达到怎样的预期目标?目前效果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新珍给出了三个“双”、九个字:“双增长、双加强、双提升。”
通过改革,拜城县外就诊回流、县内基层首诊幅度实现“双增长”;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实现“双加强”;医疗费用增幅和医保基金支出实现“双下降”。
要实现县域内50公里看大病、15分钟见首诊,“信息化建设在地广人稀的新疆地区县域医共体中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王新珍介绍,拜城县在辖区群众健康档案、健康信息平台的构建上加大投入,三年累计投入5400余万元,构建起了“互联网+”健康信息平台、远程会诊系统、手机随访APP、人脸识别系统,拓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涵,为群众就近诊疗、未病防治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技术优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同时,全面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传染病、地方病得到了双下降,预防控制能力大幅度提升,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医共体成立之前,我们主要是乡和村两级开展家庭医生随访工作,医共体成立以后,我们县、乡、村三级医生开展家庭医生随访,并进行传帮带。我们开展家庭医生随访过程中,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以前都是写在家庭医生随访的本子上,现在可以直接将村民的情况上传到手机APP,在卫生院就能指导村卫生室的工作。”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大桥乡分院院长阿巴斯·阿不拉说。
据统计,2021年1-6月医共体牵头医院开展远程影像241932例,较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3910.1%,远程心电579例,较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30.4%,远程会诊203例,较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3.04%,远程教学414例,较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195.7%。
除了借助信息化手段,让更多患者在基层就能接受很好的治疗,拜城县还积极引导和鼓励上级医院医生向基层流动。
“县医共体总医院改变过去的‘零星’选派、‘单兵’作战,通过对医共体分院‘组团’选派,‘集体’作战的模式,组建移动式手术团队,以县域内中心乡镇卫生院为辐射点,扩面辐射周边乡镇卫生院。”王新珍说,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3896例手术,实现了资源下沉、专家往下走、小病往下转、费用往下降的目标。
“以科包院”包联赛里木镇卫生院的,是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拜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该科主任邵贵军每周至少要下到卫生院两天进行坐诊。
邵贵军说:“2018年下半年开始,总医院成立了移动手术团队,乡镇有病人的时候,他们就带着我们的专家和设备,到卫生院来开展手术,同时对卫生院的手术医生进行帮带。通过这两年的帮带,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的技术都有了提高,目前他们可以单独做一些手术。”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拜城医共体运行的“四张王牌”
“医管委是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的决策和监督机构,履行医共体总医院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王新珍介绍说,医管委办公室下设县卫生健康委,定期听取县医共体总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选派指导组对医共体总医院进行指导和监管。
王新珍补充道,在监管方面,拜城县还通过县域医共体内信息化建设平台,运用决策分析查询总收入、门诊量、药占比等具体数值,进行实时监管。
今年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发展医共体建设,在刚刚公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了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
谈到医共体内医保支付改革,2020年拜城县医共体已经开始探索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制度。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对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激励医共体由“被动监管向主动控费”转变,结余医保资金3503万元,结余部分全部用于医疗人才引进培养、医疗设备配备、人员绩效奖励和提升信息化建设。
“下一步拜城县医共体将继续以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为核心,加大‘以科包院’、‘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健康’信息化建设等,不断推进县域医共体服务标准化、均衡化发展。”王新珍如是说。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