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对全麻下鼻部手术术中出血和术后恢复的疗效:一项网络荟萃分析
在全麻下或局麻下行鼻中隔成形术、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等鼻部手术,术中出血都会导致气道管理困难。为防止鼻部手术期间出现气道问题,首选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下毛细血管阻力降低,出血风险增加。此外,用于全身麻醉的药物会改变血管弹性和心血管反射,使外周血管舒张的同时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
耳鼻喉科术中出血会降低术野可见度,阻碍手术进行。多种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和阿片类药物,可用于术中维持较低的血压,从而减少术中失血量并改善手术视野。已经有研究对单个药物对失血的影响进行了传统的荟萃分析,但它们本质上仅限于单一治疗和单一替代方案之间的直接成对比较,而多种治疗选择及其排序在方法上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网络荟萃分析(NMA)可用于同时比较多种治疗方案,因为它结合了来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证据。此外,NMA提供了评估的治疗方案的排名,从而允许临床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2021年5月《Clinicaland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发表的题为《TheEfficacy of Hypotensive Agents o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RecoveryFollowing General Anesthesia for Nasal Surgery: A Network Meta-Analysis》的NMA中,展示了NMA对鼻部手术中使用的六种不同降压药的疗效对比的结果。这些发现可以简化鼻部手术患者管理中基于证据的临床决策。
目的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NMA结果表明,全身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手术相关的疼痛,而不会产生恶心/呕吐和显著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因此可能会减少术后镇痛药的需求。然而,在手术前,临床医生必须告知患者术中使用降压药的情况。
头头是道的点评:
术中通过控制性降压减少术野出血,提高更加清晰的手术条件,不单单是鼻部手术的需求,也是众多手术的需求。控制性降压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降低血管张力、便于手术、或减少术野渗血以方便手术操作、减少失血量或控制血压过度升高、防止发生心血管并发症,麻醉期间需要利用药物和(或)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一般认为术前血压正常的患者,控制性降压时收缩压不低于80mmHg,或平均动脉压在50~65之间,或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并根据手术野渗血等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虽然控制性降压可以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但也应注意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应该意识到控制性降压所致血压降低,会导致重要脏器(脑、心、肾)的血供减少,有缺氧和功能障碍的危险。在控制性降压的过程中加强监测,维持正常的血管内容量,维持重要脏器的阻滞灌注和氧供,维持合适的尿量。可以利用麻醉药物、体位、血管活性药等来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这篇文章中所列药物都可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每个药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对于控制性降压需要麻醉与血管活性药的配合,在维持必要的麻醉深度的同时复合使用血管活性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荟萃分析的数据显示右美托嘧啶似乎更有优势,但正如文章最后所述,荟萃分析的结果也需要辩证的对待,结合自身临床实际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控制性降压策略及降压的幅度,以期保证临床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编译:索璐璐
审校、点评:蒋珏
原文链接:Kim DH, Lee J, Kim SW, Hwang SH. The Efficacy of HypotensiveAgents o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Recovery Following General Anesthesia forNasal Surgery: A Network Meta-Analysis. Clin Exp Otorhinolaryngol. 2021May;14(2):200-209. doi: 10.21053/ceo.2020.00584. Epub 2020 Aug 28. PMID:32847341; PMCID: PMC811139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