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出现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好多父母都感觉孩子没有压力
今天在地铁上我遇到了一对母子,妈妈在向孩子大吼:“你自己说说,你上课都干什么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作业都不会做,老师又跟我说你作业没有完成!”孩子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小声的辩解:“那一项作业我忘记了。”妈妈更加生气了:“让你上学来干嘛的?为什么作业都记不清楚,一回家就只想着多看会电视,就不想想自己作业都没写完!”孩子开始抽泣,不知道怎么回答。妈妈更是气的浑身发抖:“你说,你自己说,这都第几次了”孩子开始大哭:“妈妈我错了,我下次不敢了。”“现在知道错了,有用吗?早干什么去了,怎么总是不长记性......”那位妈妈还在继续数落,孩子的哭声也越来越响。从他的哭声里我听到了被当众数落的难堪和对妈妈的恐惧。那位妈妈的眼睛被愤怒与失望遮挡,我能感受到她对孩子殷切的希望与深沉的爱却又不得不面对屡次的失望。在十岁之前,妈妈可能感觉不到自己的教育存在问题,倘若到了十三四岁,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以后呢?
现在的孩子们的成长备受关注,在得到爱的同时,也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权利,当玩具越来越多,父母的拥抱越来越少。孩子的心里话往往被家长忽视,当孩子受到批评,与朋友相处不愉快,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压力无人疏导,心理就会出现问题。那么心理出现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1喜欢吮吸手指
在婴儿时期,宝宝都有吮吸手指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兴趣也渐渐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对吮吸手指这一行为的注意力会渐渐减少。一岁之后如果孩子还经常吮吸手指,就是一种不良的表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交流过少,对外界事物认识较少,哺乳不及时。
2啃食指甲
啃指甲其实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多发于婴幼儿,但如果无人纠正,这个坏习惯可能伴随孩子到青春期甚至是成年以后。这种行为的发生大多数是因为,精神紧张,心情纠结,家庭不和睦。
3攻击行为
喜欢打人,没有缘由的攻击他人,这一行为的目标可能是同伴,父母,老师,或者是家养宠物和玩具。这种行为的形成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有关,没有制止或是存在此类行为,误导了孩子。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快乐成长。
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