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能力提升重要方向:共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2021
07/17

+
分享
评论
庄一强
A-
A+

《学习时报》第1版刊发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署名文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健康篇章》,文章对我国的基层医疗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总结出我国在确立基层医疗的健康目标后,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进行的一系列健全措施,指出“回望百年历程,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一步步把全面建成健康中国的梦想变成现实。”

来源:医匠仁


在马晓伟主任的署名文章中提到:卫生健康系统将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联体建设,提升县医院能力,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加快形成“以医联体为纽带,国家有高峰、区域有高原、地市有高地、县域有中心”的格局。

“医共体建设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少跑腿、提高家门口的就医获得感。百姓少跑腿,信息化必须到位且先行。”医院将信息化作为医共体建设重点和亮点,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积极推进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耗材目录、药品耗材企业配送管理的“六统一”,努力打造更便民、更接地气的高效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院为智慧医共体打造了成员间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远程一开,疾病立断,远程会诊畅通无阻。将继续强化信息一体化管理,提质增效,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有序的医疗服务,为打造智慧医共体有序就医新格局蓄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优质资源医疗资源的扩容与下沉非常关键。建立县域医学中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湖南省计划集合县域内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疗卫生中心,每个40万以上人口的县建立一个县域医学中心,人口超80万的可以建立2-3个,在不足40万人口的县建立次中心。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处长 陈鸿君


国家医学中心形成高峰,顶级医疗中心建设,区域或者省市要有特色专科建设的高原和高地,利用医疗资源的下沉,医联体建设,共建有能力的县域中心更能够使老百姓在当地得到实实在在的医疗保障,县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才是真正的造福人民的实事,是解决发展不均衡的有价值行动。

——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院长湖南省人大代表 尹志安


通过科学上层设计,加快形成这一宏伟健康发展格局,为县域医院发展奠定了基调。县域医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紧紧立足服务基层,加快弥补发展短板,切实提高服务能力,着力打造县域服务品牌,让医护人员得到社会尊重,让人民群众享受健康福利,共同兜住健康这一最大民生。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 张全林


“国家有高峰、区域有高原,地市有高地,县域有中心”就是对三级分级诊疗最形象的定位。中国内地共计2846个县级行政区,占全国总人口70.9%。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开展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可以看出县域医疗最贴近基层、最接地气。县域医改目标是“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县域医疗成为老百姓天然的医疗中心。马晓伟主任对县域医疗最新的定位,强化了县域医疗的重要性,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县域工作者的信心。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 邢玉华


“高峰、高原、高地、中心”,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特色鲜明的、层次清楚的医疗健康防控新体系,也是功能定位明确、差异化发展明显、优势互补的医疗健康新格局,是解决医疗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新途径。特别是,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需要党和政府的特别重视。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李勇


在县域内,医共体的建设为资源整合、集约成本、为群众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打开了突破口,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目标得以逐步实现,医养事业的发展也必将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黑龙江省铁力市中医医院院长 杨洪华


从医改启动以来,顶层设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这个体系,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这当中网底的牢靠是最重要的,国家也一直在致力于向这方面推进,分级诊疗让优质资源下沉都是针对基层,让基层强大起来,但是让人忧虑的是,就是基层病人分级分下来了,优质资源也沉下来了。

——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邓忠跃


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选好一个多维度能涵盖医院各方面发展的主题推动医院战略发展。医院精益化管理,加强智慧医院建设,都是促进医院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如果利用数据赋能基层。安徽省东至县总医院院长吕满民在此次大会上分享了数据赋能,盘活县域医疗资源“一盘棋”的经验。通过数据赋能,着力于框架重构、流程再造、资源共享、医群互动,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三医”联动,提升全民健康福祉,可以为县域医改探索新路径。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 李松


通过6:3:1捆绑式考核(即医共体总院占6成、医共体推荐基层单位占3成、抽查基层单位占1成,最后以3家单位考核得分计医共体总分),3家医共体均100%提前完成2020年度浙江省定下的任务清单,并各有创新亮点工作,使得全县的医共体内涵建设取得较大的突破。

——浙江省苍南县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郭廷建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强调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这是最高决策层第一次将县域医疗服务提升纳入年度工作报告。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汪剑锋


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推荐

全国50个优秀案例



【案例01】(山西省)

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走出医防融合“山西路径”

1、2016年以来,山西省组建117个县级医疗集团,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

2、2020年5月11-12日,习近平在山西视察时指出:“你们率先实施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这个做法很好。”

3、创新推进“一兼两管三统一”医防融合管理模式,建成“防、控、治”三位一体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效助力各县落实防治“两手抓”且“两手硬”的策略。



【案例02】(阜南县)

医共体建设难,“一把手”抓就不难。

1、“三举措”促医共体建设成“一把手”工程,三举措是(1)“谁挡卫生事业发展的路,就拿掉谁的”帽子”,(2)“两个都不捞”,(3)“大家监督。”一把手亲自抓、具体管,才能推得动、干得成。

2、“四个一”推动医共体有效实施:阜南县党委政府把医共体、健康事业当“党政一把手工程”抓,“机制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重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一个路径(可实现)、一支队伍(有情怀)、一套制度(可落实)、一个体系(能推进)”来实现医共体建设。

3、让医共体成为“一把手”工程,应做好“三件事”:能干事、不揽功、会汇报。医疗卫生事业是党的事业、政府职责,改革决不能让卫生部门单打独斗,“阜南模式”是“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的一次探索、一个缩影,目前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全国要打造全方位的全民健康管理体系仍然任重道远。



【案例03】(郸城县)

强化政府办医责任,提升基层群众健康幸福指数

1、医共体建设为载体,医保支付改革为杠杆,整合县域医疗资源,竭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仅仅一年多时间(2019年),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广泛好评。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7.4%,县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同比上升14.3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上升96.44%,县域住院率82.37%,县外转诊率同比下降57.56%。

2、实行“7统一3S”管理:即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信息建设、耗材物资、业务管理七统一。“3S”即:强化疾病诊治、公卫服务、中医药服务三大体系。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总额预算、季度预拨、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实行“3+X”家庭医师签约服务,落实每人60元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经费。推动三下沉:专家、学科、管理,着力三提升:能力、质量、效益。



【案例04】(锦屏县)

“1+4”医共体惠民增效,乡村就诊患者增三成

1、医共体建设,解决了县医保资金崩盘危局,县级医院扭亏为盈,医务人员待遇提升。

2、“1+4”医共体模式:“1”县级党委直接领导,“4”创新性构建管办分离的医共体建设机制,院士引领整合人才资源,运用大数据搭建互联网+医疗平台,组建医疗健康投资集团,全力推进医改工作。

3、落实用人自主权限:落实“定岗、定编、不定人”用人新机制。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制定《锦屏县医共体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明确2018--2022年以500万元/年的标准,专项定额预算投入县医共体人才培养、引进和重点学科保障。



【案例05】(象山县)

党建管理“一盘棋”,半岛红船领航医共体建设“象山模式”别样红

1、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从医疗为主,向医疗、预防、康复、健康管理并重发展。强力践行“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

2、医共体内党建管理“一盘棋”,突出增强引领力,实现集团党委对党建、业务、纪检、工会、共青团、妇联、统战工作“七统一”。

3、学科建设“一院一品”,上引-下沉-横联。



【案例06】(德清县)

拱出“共”“连”“强”三卒。激活医共体改革一池春水

1、六个一体化“拱”出医共体新气象。集团使命和价值观:“协作共享、创新发展、守护健康”。机构、管理、人员、保障、信息、服务六个方面一体化建设。人财物统一管理,建立DRGs管理绩效分配考核体系。

2、上联下共,“拱”出优质连续医疗服务体系。倡导并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亮点:德清县41位放射科医生2017年就开始集中办公,基层不再配备诊断医师。通过健康德清APP和集团微信实现十项服务功能,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

3、强基层提专科,“拱”出医疗技术新高度。



【案例07】(天长市)

构建农村分级诊疗模式“天长样本”

1、2016年在全国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形成“上联三甲、下带乡村、全县一盘棋、上下一家人”的县域分级诊疗模式,创造了“天长样本”。

2、核心:医保为杠杆,县乡村医疗资源整合。实现“六贯通”:专家资源贯通、医疗技术贯通、药品保障贯通、补偿政策贯通、双向转诊贯通、基本公卫服务贯通。医保结余实行6:3:1县乡村分配激励机制

3、在总医院成立“两办十三中心”管理模式。确定收治病种的分级诊疗合理分工。明确县级病种122个,镇卫生院50个收治目录,制定县级医院41个和15个康复期下转病种清单。



【案例08】(尤溪县)

“以健康为中心”医共体“尤溪模式”

1、改革思路:“以三医联动改革为基础、以医保支付改革为支撑、以资源高度整合为载体、以中西医并重为方针、以实现全民健康为目标”。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尤溪总医院,实现县域公立医院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打造管理、责任、利益、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联盟。

2、三步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机构、明分工、优配置),六招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以总额、一组团、一包干、两确定【确定医保结余直接纳入医务性收入、确定健康促进经费从医疗机构成本中列支】、一优化”),切实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治病为咨询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3、“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全国医共体建设的范本和榜样。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三明医改尤溪县、沙县医共体建设、医改成果高度赞誉,并发出全国医改学三明的号召。



【案例09】(阳曲县)

打造卫生“新引擎”,铺设居民“健康路”

1、持续推进落实“大健康”“大卫生”政策,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工程,建设集团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医疗运营和服务的一体化管理”及“以居民为核心的全程连续性健康管理”。

2、“四层面”(数据层、业务层、管理层、决策层)推动管控精细化、一体化。

3、“一转变”(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激活医疗健康服务早发现、早预防。



【案例10】(万荣县/运城市)

深化县域医改,构建健康服务新格局

1、形成了一体化、集团化、信息化、均等化、便民化发展新格局,取得良好效果。

2、三举措:一是完成三个组建【一团队】:(1)建8个管理中心,(2)建10个业务中心,(3)建3个专家团队。二是注重三个整合【一家人】:整合医疗资源、机构功能、优质资源。三是坚持强基层【一条心】:盘活乡镇医疗机构、规范村级医疗服务,兴建信息工程,优化服务流程

3、加入“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平均药价下调59%。



【案例11】(云县/云南省)

医疗、产业协同发展,医共体“云县模式”别样彩

1、医共体实践5年,管理“七统一”:人力资源和绩效、财务预算制、HIS一体化和数据标准、公卫管理、质控管理、医保总额打包支付方式、药品设备耗材采购。

设置医共体市场运营部。

成立“云县人民医院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科学管理人事薪酬:全员合同制;定岗、定编、定员;分层、分级、分类考核。建立“乡编县用、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和“不带薪柔性流动管理机制。”绩效实行“一科一策”“一院一策”“同工同酬”考核分配,

综合效能考核指标(9个):工作量、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县域外就诊率、成本控制、边远乡镇、医保基金结余、满意度。

3、医疗技术能力实现“三转变+三提升”:(1)发展方式上,传统的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医疗质量【9项指标很重要】;(2)管理模式上,传统的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投资方向上,传统的投资医院发展转向扩大分配,提高人员待遇。



【案例12】(盐湖区)

县乡村协同发展,强基固本提能力

1、医改目标:区强、乡活、村稳。上下联动提能增效,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强化区医院学科建设;区乡村协同发展,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2、组建区域内唯一法人的医疗集团。

3、着力打造医疗集团培训基地。通过现代化的教学,为乡村两级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快速提升临床诊疗技术的平台。以疾病为核心,多学科合作为导向,建立特色专病门诊及MDT中心,取得明显成效。



【案例13】(阳西县)

阳西医共体建设“五味真火”

1、“五味真火”:(1)党委政府“真重视”,出台改革方案;(2)部门“真放权”,落实各项举措;(3)上级医院“真帮扶”,提供技术支持;(4)管理有“真抓手”,实施“八统一”管理;(5)改革有“真动力”,齐心协力建设医共体。

2、出台《阳西县公立医疗单位去行政化改革方案》。

出台《阳西县县域医共体卫生人才“统招统管统用”实施方案》。

3、“真放权”:组织、人社、发改、财政、卫健、医保6各部门实现真正放权给医共体。



【案例14】(孝义市)

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抓手,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

1、实行“一个法人”构架下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

2、接好三支天线:上级医院帮扶、远程医疗、专科联盟。

3、“一院一品一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活力持续激发。构建了“市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和分级诊疗新秩序。



【案例15】(将乐县)

医保与医健同步,“全民健康四级共保”路渐宽

1、坚持“三医联动”改革,破解“看病贵”,“堵浪费”挤水分、腾笼换鸟;“强保障”:实行C-DRG收付费改革,实现“同病、同治、同质、同价”;“调结构”实行院长聘任制、总会计师制度,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工资总额核定制。

2、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解决“看病难”。整合资源“精学科”、合并县乡村机构“强基层”、组建县级总医院“提效率”。

3、“六向”标准:群众就医感持续向好、居民就医负担持续向低、区域医疗能力持续向强、医院收入结构持续向优、医务人员待遇持续向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持续向精。

资料来源:县域卫生传媒、健康县域传媒综合、《学习时报》、健康时报网、人民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县医院,医共体,高质量,基层,管理,医院,医保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