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干细胞可明显规避天然干细胞移植所诱发的可能有害风险。
欧洲心脏病协会工作组颁布了一项使用自体干细胞修复心脏的共识声明后,很多临床试验和分析评估了自体细胞治疗在急性和慢性心脏病中的疗效。截止2020年2月,在http://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研究项目有359项。其中,参与心脏疾病治疗的干细胞主要有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等。
间充质干细胞取材简便,且具有低免疫原性,被广泛应用到临床试验中。
2013年,比利时的研究纳入了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等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患者心肌梗死后存活率、生活质量等均高于对照组。
根据发表的文献,国内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者对9名晚期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心室壁增厚率增大,治疗早期无不良反应。
2015年,我国海军总医院心内科中心的研究人员对58名患者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4个月后患者梗死区域存活心肌增加、血流灌注加大,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显著减小。
除了间充质干细胞,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也被应用到心脏病的临床研究中。
国内研究者对16名缺血性心脏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周,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因此,外周血干细胞能够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此外,在心脏病的临床研究中,还应用到了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原始细胞,当组织损伤时可被动员至外周血并归巢到缺血区,分化成内皮细胞,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在2015年,我国学者将内皮祖细胞用于小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了38例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注射特定浓度的CD34 +细胞,研究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冠状窦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外周血,梗死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较前提高,患者心绞痛及心衰症状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
除了上述的临床试验研究以外,人工合成干细胞也可以用于心脏疾病的治疗。2016年,刊登于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人工合成干细胞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人工合成干细胞可明显规避天然干细胞移植所诱发的可能有害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