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妄想,是一个不能以外行身份望文生义的专业术语。
嫉妒妄想,是一个不能以外行身份望文生义的专业术语。这种症状的核心特征是精神疾病患者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坚信其配偶背叛婚姻并出轨于他人,常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多数嫉妒妄想病人的个性较内向、不善于社交互动、低自尊、缺乏自信心、没有安全感及过度敏感,对配偶伴侣缺乏信任感,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寻求外界协助,容易沉溺在自己的情绪里。在嫉妒妄想的支配下,患者会采取跟踪、监视、检查手机通话记录等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通常还伴随着情绪化甚至攻击性的行为,极易对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
临床上,部分患者在早期可通过药物有效控制嫉妒妄想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会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失去疗效,一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难以控制的患者,就会转为药物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此时家属不妨尝试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更快捷高效地消除嫉妒妄想症状,改善对家属的不信任感,重塑健康人生。
案例概况
患者吕子俊(化名),男性,35岁,以敏感多疑、幻听、嫉妒妄想、伤人毁物、语言逻辑混乱、自知力缺失,精神分裂症病史6年入院。6年前,因怀疑妻子与已移居国外多年的朋友有不正当关系,出现失眠、敏感多疑、摔砸家具等暴力行为,诊断为精神障碍,给予氯丙嗪维持治疗2年余。后因自动停药复发,出现幻听,凭空听到妻子和其他男人说话,内容大多为说他的坏话;心烦、发脾气,与妻子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曾摔坏过3部手机、砸坏的家具电器不计其数;胡言乱语,说话内容混乱无主题,再度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以奥氮平、阿立哌唑等药物治疗,断断续续服药2年余,症状控制时好时坏。
入院时,患者的大脑思维紊乱,无法准确说出今年的年份、家庭住址等常规认知内容,入院检查的一周内出现用手掐妻子的脖子4次,总是吵着要出院,认为自己没有生病,情绪非常容易躁动,暴力倾向严重,于2018年8月完成脑立体定向手术。术后,患者的妄想幻听、暴力躁狂、敏感多疑等精神症状得到消除,承认之前是自己胡思乱想,自己怀疑的“朋友”已出国多年,根本没有和妻子接触的可能,并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尝试修复与妻子的关系,关心妻子的食宿及身体情况。出院前,患者妻子告诉专家,这两天患者看到她会笑了,表情和善很多,两个人相处感觉没有那么可怕了。
近期,患者到我院复诊时告诉专家,他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在专家的指导下已成功将药量减至1/4,仅需服用氯氮平1.5片剂量,睡眠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入睡较术前容易了许多,且睡着后再也没有惊醒、多梦的现象了,只要睡眠好,每天的精神就好,心情也非常乐观。现在在家附近的服装厂工作,虽然工资不算高,但已经坚持工作了14个月,不像以前那样胡思乱想、做几天就不想做了。更让医护感到欣慰的是,患者与妻子的关系日渐好转,两人常下班后相约去散步,可以说手术拯救了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让妻子不离不弃的深情没有白付,也让这个家庭重现了以往的生活朝气与和睦。
图为患者家属与我科医生的聊天记录
上述案例不言而喻是成功的,除了手术疗效佳、家属耐心看护、术后随访及时等因素外,最为重要的是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地服药,没有因为术后症状消除就放松警惕、停止服药。其实,罹患精神分裂症并不可怕,现代医学科技为患者提供了许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可怕的是患者没有治疗的信心与恒心。精神疾病的治疗和许多其他慢性躯体疾病也有类似之处,比如说高血压,如果血压一下子非常高,就有可能要住院治疗,在血压得到控制出院后,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吃药了,而是仍然需要定期去门诊随访,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降压的剂量及种类。精神疾病的治疗也是一样,在获得临床治愈后,也需要患者继续服药、并定期去精神科门诊随访,这不仅是为了巩固疗效,还为了减少复发概率。在坚持服药、定期随访、结合其他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大多数精神疾病还是能够治好的,临床上也确实有许多患者最终健康地回归社会。虽然精神疾病的治疗之路艰难坎坷,但是患者及家属切记不可在治疗过程中放弃,要树立对抗精神疾病的决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