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国家卫健委新规:抗肿瘤药物如何合理使用?
导 读: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 年版)》(以下简称《管理指标(2021)》),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设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管理指标(2021)》中列出了 6 项管理指标,并对每一个指标的意义进行了说明,明确了计算方法。
1、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率
2、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占比
3、抗肿瘤药物处方合理率
4、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及报告率
5、使用抗肿瘤药物患者的病理诊断和检测率
6、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使用比例
在去年12月,国家卫健委曾发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管理指标(2021年版)》,是对《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进一步落实,《管理指标(2021)》透露了哪些内容?现将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当限制级反应肿瘤用药的合理性
《管理指标(2021)》中显示,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机构肿瘤疾病诊疗需求制定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并实现药物使用的分级管理。
抗肿瘤药物分为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限制级抗肿瘤药物,须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使用。
当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率明显增长时,需评估其用药合理性。
若门诊患者同一张处方同时出现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物时,应当将该处方同时计入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物的处方数中。
以处方合理率反映医嘱用药合理性
《管理指标(2021)》中表示,抗肿瘤药物处方合理率,反映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处方和医嘱用药合理性以及药师处方审核工作开展情况。
此项指标,不仅监管临床医师的用药选择,还会监管药师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管理指标(2021)》要求,医疗机构应当要求医务人员按照规定报告抗肿瘤药物严重或新的不良反应,分享用药安全方面的经验,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该项指标,主要反映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的管理情况,特别是对抗肿瘤药物严重或新的不良反应的关注度。
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使用
《管理指标(2021)》介绍,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使用比例,旨在统计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使用的情况。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使用包括临床使用药品未注册用法,以及《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
随着此次管理指标的印发,抗肿瘤药物使用也将越来越规范化。
来源:华医网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