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真的只在一瞬间!
安全教育只做一半
等于白做!
夏天到了,
孩子被锁车内的揪心新闻又陆续上演了。
不过近日这位被闷车内的4岁女童,
画风与日常砸车门相比就比较新奇了,
她不是被车困住,
而是被妈妈的“教诲”困住!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很多父母都用这句话教育过孩子,
但这句话
却差点要了一个孩子的命
事情是这样的:7月3日中午11点左右,上海市普陀公安分局曹杨新村派出所民警巡逻时,发现一辆小轿车内传出孩子哭闹的声音。
民警隔着车窗看到车内坐着一个小女孩,满头大汗,表现得十分烦躁。
当时,室外的温度已接近35度,而车内空气不怎么流动的情况下,温度更高。
民警打开车门想让女孩下车,但是小女孩说妈妈叮嘱她不能开门,不能下车!所以民警怎么劝也没用。
出于安全考虑,民警只能一边与女孩聊天,一边通过车牌号信息联系到孩子妈妈。
幸好孩子妈妈就在附近办事,5分钟后就回到现场,见到妈妈后,小女孩才终于卸下防备,愿意下车。
高温天气,将孩子独自留在车内是一件危险系数极高的事情!
我们只能庆幸,还好民警及时发现了小女孩,妈妈也及时赶了回来。
今天这孩子是侥幸躲过了一劫,
但哪个把孩子闷坏在车里的家长
最开始不是这么想的呢?
“我只是离开几分钟,很快就回来。”
爸妈们可别小看这短短的几分钟,
孩子的身体可比不得成年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00多个孩子因为被锁车内而去世。
在封闭的车内,没有新鲜空气,孩子很快就会缺氧,出现昏迷甚至窒息!更别提还有高温加成了。
《儿科学》杂志曾经发布过一项研究结果:即使是在22℃的凉爽天气中,就算你给车窗开个缝儿,车内温度也能在1小时内达到47.2℃。
在高温下,孩子的体温会迅速飙升,体内水分也会迅速散失,而他们的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又不如成年人,一旦车内孩子的体温升到40℃,孩子体内的器官就会停止运行;而当体温升到41.6℃,就会导致车内孩子遇到危险。
那些被遗忘在车内的孩子们,可能在车内挣扎了十几分钟后,就痛苦地结束了生命。
看到这儿,可能会有家长疑惑,那如果开着窗呢?是不是就没事了?
其实文章开头事件发生后,许多网友也是抱着这种侥幸心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可是事实真的会如你所愿吗?
国外一个网站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辆蓝黑色轿车(下图中Car1)密闭车窗,一辆浅灰色车(下图中Car2)将车窗打开1.5英寸(约3.8厘米)。
实验开始时,两辆车的车内的温度保持一致,但是大约40分钟以后,两辆车内的温度都升高到了140华氏度(60℃)!
▲图片来源:injuryprevention.org
而且我们能从上图看到,Car1和Car2的车内温度并没有差太多,所以为什么就非要抱着侥幸心理,把孩子放在车内呢?
除此之外,车辆在阳光下暴晒30分钟后,检测出来的甲醛浓度也超过了国家标准值(0.10mg/m),长期吸入,会影响人体的各种机能。
▲图片来源: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为了预防这些悲剧的再次发生,希望每位家长都做好以下的防范措施!
让孩子学会自救
如果真的不慎把孩子落在车里,那么请教会孩子这几招自救方式。
打开双闪车灯
所有正规的车都是有双闪的,这是国家标准强制要求的危险警告信号装置。
不过打开双闪之后,还要继续用以下方法求救,毕竟有时候双闪会被路人认为不过是紧急停车的信号。
另外,如果你家小车在熄火以后还能使用喇叭,那么请教会孩子这项功能,毕竟平时使人烦躁的喇叭声,发生意外时,就是呼救声!
使用逃生锤砸窗
车内备好逃生锤,用逃生锤直接砸开车窗。锤玻璃窗呼救没有逃生锤,那就用力锤玻璃呼救,尽可能引起路人的注意。
防止把孩子忘在车内
发生意外时,让孩子学会自救毕竟是下策,最重要的,还是不要把孩子忘在车内!
下车三连问
“钥匙拿了吗?”
“孩子下车了吗?”
“口罩带了吗?”
配个蓝牙防丢器
如果你说你就是马大哈,就是记不住,那你可以选择买个蓝牙防丢器放在孩子身上,超过一定距离就会发出提示声响。
▲图片来源:淘宝截图
可能你觉得这种马大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可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
或许你也会忙于工作,
只得拜托他人帮忙接送孩子,
所以请把这篇文章传给与孩子有关的人,
亲戚、老师、朋友、保姆......
生与死真的只在一瞬间!
来源:东方网、潇湘晨报、今晚报、新浪微博、新华网、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上海育儿帮、爸妈营
编辑:冰阔落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