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2021
07/15

+
分享
评论
成都天使儿童医院
A-
A+

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门诊经常遇到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十分紧张地诉说孩子的症状:眨眼睛、挤鼻子、噘嘴、清咽、抖肩膀、喉中发声等等,焦急地询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抽筋呀?是不是脑袋出问题了?是不是坏习惯呀?……等等。其实,这些孩子是患上了一种疾病,临床统称为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目前报道: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抽动障碍男孩更常见。

    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抽动不可克制,但在短时间内可受到意志控制。包括以下几种:①简单运动抽动:临床主要表现为眨眼、耸鼻等;②复杂运动性抽动:主要表现为咬唇、刺戳动作、旋转、跳跃、模仿他人动作、猥亵动作等;③简单发声抽动:主要表现为吸鼻、清咽、犬吠声等;④复杂发声抽动:如重复特别的词句、重复自己或他人所说的词或句、秽语等。

    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都可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事而减轻,睡眠时消失。

    临床常常易与一些相关器官疾病相混淆,如眨眼睛,许多患儿家长认为或当地医院诊为结膜炎,眼药水滴了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见好转;挤鼻子、吸鼻,常常按照过敏性鼻炎治疗数月无效,花费较大、孩子每天用药……其实这些孩子其中许多是抽动障碍的表现。因此,家长及临床医生均应注意这类患儿抽动障碍存在的可能,在孩子治疗效果不佳、排除耳鼻喉科等相关器质性疾病后,应及时神经内科就诊,而不应治疗无效还一味的治疗下去,延误病情。

    抽动障碍临床诊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依据临床描述性诊断,检查目的主要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血标本相关检查除外风湿性舞蹈症(小舞蹈症)、神经电生理检查除外肌阵挛型癫痫、头颅影像学脑器质性病变(如肝豆状核变性)等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儿童抽动症,疾病,临床,清咽,神经,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