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是怎么产生的?
色盲的世界
是怎么样的?
大家是否还记得
高中时代被物理支配的恐惧
其中原子质量单位是道尔顿
是为纪念原子理论的创始人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约翰.道尔顿
有意思的是
这个三栖科学家甚至发现
自己的世界和别人的不一样
并且于1794年写成了论文
他是公认的
首先发现色盲(color blindness)的人
也是第一个记录在册的色盲患者
医学上也把到道尔顿本人
所患的红绿色盲称为
道尔顿症
讲道理的 现在就出摊
色盲是怎么产生的?
这是我们的眼球:
我们从外面世界看到的景象被投射到视网膜上而后由视神经到大脑处理,最后才能形成看到的事物
在视网膜上存在两种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对光敏感,而视杆细胞则是负责色觉
这种负责色觉的细胞又分成三种,分别对不同波长的颜色敏感:
S锥:对短波长敏感
M锥:对中波长敏感
L锥:对长波长敏感
这三种混合就能覆盖我们平时看到的颜色,也就是所谓的三原色,只要这三种信息以不同程度的整合我们就能看到整个色谱
而色弱或者色盲就是其中一种类型的色觉细胞的减少所导致的
根据缺失的色觉细胞的不同,因此也分成:红色弱、绿色弱、蓝色弱和全色弱
色盲的世界也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黑白画的世界,就像下图所示,不同类型的色弱看到的景象各有不同
哪些人会有色盲?
色盲的发生比例其实不低,以2005年北欧的一项研究为例,8%的男性和0.5%的女性为红绿色盲
1、遗传:色盲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遗传,是X连锁隐性遗传,其中红色盲和绿色盲发生的概率最高
有一种说法说解释色盲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依旧被保留是因为,色彩鲜艳在猎食过程中并不重要,而且色盲患者可能在夜间视觉更敏锐,因此色盲基因被保留了下来
2、帕金森病
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视觉处理的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都可能会受损,无法正常工作。
3、白内障
白内障引起的眼睛自然晶状体混浊会“洗去”颜色,看到的颜色就没有这么鲜艳。这种白内障手术以后就会恢复
色盲的治疗
由于色盲是X连锁隐性遗传,基因治疗是目前一大热点
虽然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已经得到了多次试验的成功,但是人体的实验非常少有
2020年德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病毒载体将正常的CNGA3基因直接导入患者的视网膜,希望视网膜细胞可以表达CNGA3基因,产生相应的蛋白,从而恢复视锥细胞的相应功能
9名志愿者的年龄在24至59岁之间,这个实验也证明了即使在成年以后,色盲的治疗也是有可能的
今天的故事讲完啦
总结一下~
1、色盲是由于视网膜上视锥细胞的功能受损所致
不同类型色盲看到的景象各有不同
2、导致色盲最主要的原因是遗传因素
3、目前色盲的基因治疗还在起步阶段
End
参考:
Dalton J (1798) Memoirs of the Literary Philosophical Society of Manchester (Mem Literary Philos Soc Manchester)
Clinical genetics 67.5 (2005): 369-377.
JAMA Ophthalmol. 2020 Jun 1;138(6):643-651.
肾世风云·云间三十六时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