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钰刚过完16岁的生日。但在一次篮球训练中,一个轻微的冲撞让小钰感觉左膝隐隐作痛。
最近,小钰刚过完16岁的生日。但在一次篮球训练中,一个轻微的冲撞让小钰感觉左膝隐隐作痛。不过,她没放在心上,想着大概过段时间也就好了。
可左膝的疼痛持续了 1 个多月,一直不见好,她忍不住告诉了家人。父母得知情况的第一时间,就带着小钰来到了医院,本以为拍个片子,经过简单治疗就能回家了,没想到医生刚拿到 X 线片,立马又开了磁共振、胸部CT、抽血化验等一系列检查。虽然有点不情愿,小钰父母也带着孩子把检查都做。
可还没等检查报告出炉,医生的电话就打到家里来了,通知小钰父母抓紧时间去医院一趟。医生告诉小钰父母,小钰的疼痛可能是左股骨的肿瘤引起的,高度怀疑是骨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肉瘤。
在人们的意识里,患恶性肿瘤大多是40岁以上的人,还在青春期发育的年轻娃娃怎么就患上恶性肿瘤呢?
每年7月4日是国际肿瘤宣传日,本期我们邀请到四川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肿瘤外科主任肖继伟给大家答疑解惑。
01
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有两大发病高峰年龄
1. 15—25岁,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快速发育的孩子,男生比女生高发;
2. 75 岁以上群人。
在我国,骨肉瘤发病率为2~3/100万/年,而15岁~19岁青少年高达到8~11/100 万/年。
骨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具有早期转移率较高而5年生存率较低的特点,大约有20%的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存在远处转移病灶, 国内外5 年生存率在50%~80%之间。
但值得一提的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占全部恶性肿瘤总和的0.2%左右。
02
早期骨肉瘤疼痛易与“生长痛”混淆
骨肉瘤患者的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肿瘤累及部位的疼痛。而疼痛通常会与青少年的“生长痛”、外伤后的疼痛相混淆,导致病情被误诊、漏诊和误治。
骨肉瘤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的骨骼,但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也就是膝关节周围最为常见。
因此,常见骨肉瘤的症状表现为膝关节部位的疼痛。起初疼痛程度轻微,多为间歇性的隐痛,很快就可能转为持续性的钝痛,一般夜间更为明显。夜间痛和静息痛是大多数病人都有的一个特点。有些病人会因疼痛无法入睡或在睡梦中痛醒。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膝关节周围的疼痛,就要引起重视,去医院排除一下患恶性骨肿瘤的可能性。
03
哪些技术可以诊断出骨肉瘤
一般来说,针对骨肿瘤,医生会开具病灶部位的X 线片、CT、MRI 等检查,来判断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肿瘤的大概性质,以及肿瘤对周围血管、神经、器官的侵犯情况。
除了对局部病灶的检查外,还会通过胸部CT、骨扫描,甚至全身PET-CT 来判断肿瘤有无转移。
血液检验则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等,用于推测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接下来,医生会要求病人接受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04
医生为什么不赶紧给我切掉肿瘤
反而要先化疗?
在 50 多年前,肢体骨肉瘤的治疗只有单纯外科截肢这一条路,尽管可以通过截肢将肢体的骨肉瘤病灶做到根治性切除,可还是有超过80%的患者截肢术后会出现致死性的肺转移。
这是因为许多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已经存在肺部的微转移病灶,只不过影像学检查无法观察到。所以,如果不能控制已经存在而又查不出来的微转移灶,即使做截肢手术,也不能挽救病人生命。
目前,骨肉瘤的治疗通常采用术前化疗-外科手术-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这也是许多患者所困惑的,明明已经诊断为骨肉瘤,医生为什么不赶紧给我切掉肿瘤,反而先要化疗?
这就需要首先明白化疗的作用,才能理解这种治疗模式的道理。事实上,正是化疗的出现,才让骨肉瘤患者的5 年生存期从20%上升到70%左右。而术前化疗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术前化疗,可以根据化疗后局部肿瘤的体积变化、局部疼痛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化疗造成了多少肿瘤细胞死亡,筛选出有效的化疗方案,也就找到了能控制具有致命性的远处转移的手段,才有了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根本办法,另外,有些病人经过术前化疗肿瘤病灶缩小,使本来只宜做截肢手术的变得来可做保肢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保肢率,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05
截肢和保肢是道选择题吗?
截肢和保肢的确是两种对立的治疗选择,对此,我们建议按“保命第一 保肢第二”的原则来进行选择。
就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而言,保肢手术自然不如截肢手术彻底。在一定前提下,有时保肢手术也能做到相对彻底,达到控制肿瘤复发的目的,这种情况就兼顾了“保命和保肢”,当然最理想。
保肢的前提是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实现控制肿瘤复发转移,同时又能确保肢体在术后还具备主要功能,如果不能做到彻底切除肿瘤,就根本谈不上控制肿瘤复发和转移,而做到了彻底切除肿瘤但切除了重要的组织结构,使保留下来的肢体失去了基本功能,则保肢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就是说,保肢需要前提,需要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与周围重要结构如神经血管的粘连或浸润程度等诸多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不适合保肢的病例,勉强进行保肢治疗,可能会丢的更多更大,最重要的是会失去保命的机会,因而是不明智的。相较而言,保肢手术可以让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更高,而且对于青少年患者,心理打击更小,更容易被病人和家属接受。
但具体采取哪种手术方式,是需要通过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评估后,医生与病人方面进行充分沟通后才能决定。
06
手术做完就完了吗?
做完切除术就结束治疗了吗?
并不是。
由于骨肉瘤多伴有转移,且前期不易被医学设备检测到,因此术后一般会进行为期6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在辅助化疗的同时会检测是否有转移。
若无转移,则在化疗2年内每 3 个月门诊随访复查一次,2~5 年内每 6 个月监测一次,5~10 年内每年监测一次,包括体检局部 X 线、胸部 CT、全身骨扫描,每次随诊都应进行病情评估和功能评分。
如若有转移,则需要长期进行姑息性化疗,直至病情恢复。
END
来源:骨软组织外科 | 责任编辑: 李岳冰 四川省科普基地 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 四川省级科普基地能力提升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