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已高达80%

2021
07/14

+
分享
评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A-
A+

三甲医院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

“很多患者出院时医嘱都会写上清淡饮食,但到底怎样算清淡并没有准确说明。我们的团队也曾做了一个调研,有99.6%的患者认为出院后不能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其实这真的是个误区。”


7月4日,在第九届全国肿瘤营养学大会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及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给肿瘤患者讲“清淡饮食”是个错误概念

“医嘱中的清淡饮食是什么?大部分人会说,清,就是透明的;淡从食物荤素来说,素是淡。这其实教了患者完全错误的饮食方式。”石汉平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营养认知误区并不少,而轻视营养治疗、营养治疗不足也是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营养学看起来门槛低,但科学性一点也不低”。


石汉平介绍,肿瘤的营养不良发生其实有三个规律:实体瘤比血液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身体内部的肿瘤比体表肿瘤发生率高;以上腹为界,上面的肿瘤比下面的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胃肠癌就比盆腔、妇科肿瘤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要高。”


三甲医院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肿瘤患者整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而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率只有3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石汉平认为,数据情况不容乐观,“这仅仅是三级甲等医院的状况,如果将范围扩大到基层医院,那么我国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令人担忧。”在他看来,发生这种状况主要源于三个不足:认识不足、知识不足、产品不足。临床医生对肿瘤营养治疗普遍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足够的重视,患者及亲属对营养治疗的认识也存在明显的误区。


社区成为“HCH”营养管理模式最大短板

改变已在开始。自2015年起,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就已开始积极推行“HCH”模式,即打通医院(Hospital)、社区(Community)、家庭(Home)三者之间的营养管理模式,把营养管理范围由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让单纯的患者临床营养治疗,延伸为个体和群体营养预防。


HCH营养管理模式中,社区实际上承载了绝大部分的责任。在发表于2015年的《营养管理新模式—HCH》一文中,专委会对社区职责有一个最初的设想:主要任务是承担营养咨询与教育,对各种疾病(包括慢性病、肿瘤)患者一般每1-3月一次,对其他社区居民每6-12月一次。


“但在HCH模式里,C社区这一块是最难落地的部分。”石汉平认为原因有很多,比如医生本身意识不足、培训机会不多等等,都让社区成为肿瘤营养管理链条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过通过多年的肿瘤营养教育推动,“现在社区医院医生学习营养学的热情,已经远远超过三级医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势。”


sjtyyxczx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营养不良,肿瘤,患者,误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