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
记者:王营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 科室,辐射带动全国整体中西医结合医疗水平提升。
“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对于综合医院中医科室设置定下了具体“标尺”,此次《意见》并非首次。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考察时指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5月17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便印发了《关于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附20项清单任务。
“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意见》中这些明确的指标和要求,再次彰显了提升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显示度和贡献度。
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下一步国家计划将全面促进中医药融入各项健康中国专项行动,创新性开展中医药工作,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到2035年,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率,推广普及中医传统保健运动,持续推进中医药在妇幼健康、中小学健康、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中落实,逐步扩大中医药覆盖率,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内蒙古宁城县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凤军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应用产生了很多宝贵的医疗救治经验,《意见》的发布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对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此次《意见》特别强调了中西医协同发展,对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和医院管理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意见》指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军队卫生部门和各级综合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对中西医协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中西医协同发展创造条件。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经验,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完善中西医结合相关制度,做到中西医结合工作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
“去年新冠疫情,我们医院在救治中较早全面使用中医药,中西药物并用,获得较好效果,2021年初医院更加突出地加强中医药工作。”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曹学兰告诉记者,医院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全面推进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有中医专业临床从业经历的班子成员分管中医药(含康复)工作,并全面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科、中医科负责中西结合的具体业务工作。
判断一个文件能落地成势,主要看两方面:一是领导是否真重视,二是是否有专人专班,是否有考核要求。关于这两点在《意见》中都有明确要求:
《意见》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设中医临床科室(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的公立综合医院要把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结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统筹优化并差别化实施中医临床科室绩效考核,鼓励和引导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科室在西医院发展可以,壮大难。此次《意见》要求把中医科室的相关发展指标和要求纳入医院章程、管理规范和等级评审,这对于发展中医科起到很大的作用。”四川省金堂县中医医院副院长莫义川说,“难,主要是观念问题。长期以来,中医医生在综合医院中发展不受重视,决定了中医在西医院发展举步维艰,这个需要不断灌输和强化中医的重要性才可能改变,思想观念还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确实是中医的劣势”。
★ 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
据杨凤军介绍,宁城县中心医院的中医科从最初的一间门诊两位医生,发展到拥有二十余张床位、三间门诊诊室的中西医结合科,再到目前朔本归元建立了四十余张床位、六间门诊诊室、一间针灸理疗门诊、一间康复诊室和一个中药煎药室的较为专业的中医科。
除了加强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和中药房设置,进一步促进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也是这次《意见》发布的主旨。比如: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在综合医院各临床科室加强中西医协作等。
“在此次《意见》发布之前,我们以建强中医科、康复科主阵地,成立中西结合学组促进全院中西医协同发展。”曹学兰举例道,由医务科牵头在各临床科室成立中西结合学组,由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和中医药相关人员组成,主导本科室中西结合工作。
目前,该院率先启动了感染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中西结合学组,中医参与临床会诊明显增多,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医药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优势逐渐凸显。临床会诊管理中明确规定中医科参与全院性疑难病例会诊,从制度上保障了中西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的可能。同时,在中医科内设置老年医学科,同时指派两名心血管专业专家每周进行不少于两次在中医科带教查房及临床指导。
★ 中医临床科室要和县级中医医院要错位发展★
《意见》明确,以分级诊疗、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同体建设等工作为抓手,县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要和县级中医医院形成相互协作、错位发展的有序格局。没有设置县级中医医院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县级综合医院要基本实现中医临床科室全覆盖,发挥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以山东省兖矿新里程总医院中医中心为例,2018年12月,该中心成功打造了“中医巡诊”模式。该院副院长、中医中心殷晓轩介绍说,目前中医医师参与总医院本部、东院区和各分院、社区中合作科室的日常查房和诊疗活动,让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诊疗直接服务于各学科中的病患者,目前,中医中心与各分院社区共同协作的中医病床140张,将中医药诊疗工作放到基层,各科共同协作,努力提升诊疗效果。
关于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的落实,杨凤军也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挑战和困难。
一是转变思维难。接受西医体系培养的临床医生不了解中医在疾病的预防、诊疗和康复中的意义和价值,在平急会诊和多学科会诊中往往忽略中医科。转变临床医生的思维,一方面需要医院加强临床医生对中医的学习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要建章立制,鼓励临床医师邀请中医医师参加会诊,参与疾病的全程管理。
二是完善制度难。临床医师执业范围内没有中医,无法开具中药,这需要卫健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例如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给予符合要求的临床医师中药处方权。
三是人才培养难。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给基层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三大难题:周期长、名师少、传承难。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