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干扰素α介导的抗HBV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1
07/13

+
分享
评论
雨露肝霖
A-
A+

干扰素α(IFNα)具有降低HBsAg和HBV cccDNA的能力,在治疗慢乙肝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编者按:欧洲肝病学会 (EASL) 作为国际肝病领域最权威的三大组织之一,每年组织开展的肝病年会和学术会议是众多肝病专家进行学科内交流和学术研究共享的平台。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今年的EASL2021年会定为6月23-26日线上举办,将会有大量的肝病相关新进展亮相,我们将持续为大家分享。

干扰素α(IFNα)具有降低HBsAg和HBV cccDNA的能力,在治疗慢乙肝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EASL2021发布的大会摘要中公布了一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宁琴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mir-574的外泌体可将干扰素α介导的抗HBV活性从巨噬细胞转移到HBV感染的肝细胞,从而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

研究方法

我们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患者以及IFNα处理的THP-1(人白血病单核细胞系)来源的巨噬细胞上清液的外泌体的抗HBV活性。然后通过miRNA测序鉴定出外泌体中3个上调的miRNAs。

研究结果

患者和上清的外泌体均表现出抗HBV活性,包括抑制上清中的HBsAg、HBeAg和HBV DNA,以及HBV相关细胞系的胞内HBV cccDNA。MicroRNA测序结果显示,PEG IFNα可上调外泌体的Hsa-miR-193a-5p、Hsa-miR-25-5p和Hsa-miR-574-5p,从而部分抑制HBV复制和转录。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Hsa-miR-574-5p通过与HBV基因组序列2750-2757位的结合,降低了pgRNA和聚合酶mRNA的水平。

研究结论

外泌体可将IFNα相关的miRNAs从巨噬细胞转移到HBV感染的肝细胞,从而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

参考文献:

Wu WY, Wu D, Yan WM, et al. Exosomes with mir-574 transfer anti-hbv activity mediated by the interferon from macrophage to hbv-infected hepatocyte. EASL2021. Abstracts (PO-41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miRNAs,cccDNA,巨噬细胞,干扰素,HBV,肝细胞,外泌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