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携手医疗,会出现什么样的颠覆性革命?| 听书03期

2021
07/06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悦读
A-
A+

当医疗牵手科技,还有哪些科幻成真 ?

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曾出现的掌上医用三录仪,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让机器人给您做手术,您是更放心还是更不安❓未来人类可以更轻松地活到120岁吗❓

本期健康界“悦读时刻”听书节目,为您带来《颠覆性医疗革命》一书的精华分享,45分钟,分三小节。由健康界内容运营主编白雪松,带您了解“医疗领域的22个未来发展趋势”。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跳转到听书课程页❗


悦读推荐

听书05期:《颠覆性医疗革命》

科学家如何借助技术的手段来创造医学奇迹

扫码可快速购书

当医疗插上科技的羽翼腾飞,无疑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未来,面对疾病,我们也许将不再像现在这么恐惧。因为医学技术快速地改变着世界运转的方式,也将极大地改变健康产业,为人类带来福祉。本书介绍了医疗领域的22个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医生和医学未来专家,他在书中详细地告诉我们,科学家如何借助技术的手段来创造医学奇迹,实现技术与医疗的无缝对接,让科学服务于患者,并将极大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2016年出版的,由于医学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五年前的前沿科技,如今已经有不少已经出现在了我们身边,比如人造肉、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技术等。但即使如此,这本书中描述的医学未来趋势,依然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也许今天我们灵光一现的幻想,就是明天生命中的现实。这么一想,是不是对我们的医学发展乐观很多呢?

曾经只在科幻小说、影片中看到的场景,如今,已经被科技一步步带入现实。面对医疗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医疗工作者、医学教育人士以及我们普通人都将如何去迎接?今天我“斗胆”跟大家分享这本《颠覆性医疗革命:未来科技与医疗的无缝对接》。之所以说“斗胆”啊,是因为,关于本书中的内容,我也只有科幻小说和电影的知识储备,所以读起来觉得既有趣又艰深。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这个分享的过程,则是加深理解的过程,所以非常期待能得到更具专业医学和科研知识的老师的补充和指点。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评论哦。

《颠覆性医疗革命》这本书有点像医疗界的科幻小说,但要比科幻小说更好看,因为其中一些已经实现,其余部分也在不断研究开发中。所以读起来很有“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感觉。也让我常常对当下的医疗现实有一些联想,比如近期热点话题“肿瘤诊疗规范化和个性化医疗”之争,涉及到了书中提到的的生物免疫疗法,基因组学,个性化医疗等等。

在健康界的品牌栏目第16期的健客交锋《互联网+医疗如何赋能医保高质量发展》中,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会长沈韬说,他认为,有三座大山妨碍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一是医疗资源总体没有增加;二是互联网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壁垒;三是互联网医疗成本偏高,如果无法盈利就无法持续。互联网的确拉近了医生和患者的距离,就诊流程更方便快捷,但如果医生只有那么多,医疗资源总量没有增加,只是增加了互联网渠道,能让我们更好地看病吗?我们都知道,就算我们下载了互联网医院客户端,能够在线上预约门诊,但我们还是挂不上我们想要的那位专家的号。早上6点定了闹钟,她的号还是秒没!

回到《颠覆性医疗革命》这本书,在读书时,我曾多次联想到这三座互联网大山。我想,技术的进步可能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技术的进步还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甚至会拷问人类的文化和伦理,有没有为此做好的足够的准备。但技术的量变一定会催生人类社会发展的质变,有时候技术的一小步,就能实现人类的一大步。

作者是赫塔拉 · 麦斯可(Bertalan Meskó),他是一位未来医疗学家、医学极客,《颠覆性医疗革命》这本书中列举了22项医学科学革命趋势,其中很多都可以在近百年来的各种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里看到,比如电子游戏《虚拟人生》,以及漫威电影《钢铁侠》,《终结者》系列,《X战警》系列,《黑客帝国》,汤姆克鲁斯的《少数派报告》,还有在电影《异形》和《普罗米修斯》中曾多次出现过可以自动执行剖腹产程序的太空手术机器人。其实人类的想象力早就到达了很高的水平,如今,现实中的医学科技真的走在了将这些幻想变成现实的道路上,实现这些科幻电影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是我们读这本书的人活着就能看到的时间问题。

本书出版于2016年,如果作者后来看过2018年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头号玩家》和2019年netflix的网剧《爱、死亡、机器人》,一定会非常兴奋,因为人类又有了新的幻想等待科学家们去实现。一个联想,如果我们能够在游戏中杀死一个人,那么我们就能够在游戏中治愈一个人。这也是书中“健康游戏化”趋势所讲到的。


我要分享的第一个趋势:健康游戏化。这里我们可以探讨游戏的正面意义,如果我们每天的活动和健身都像游戏一样,跳了多少下跳绳,燃烧了多少卡路里,心脏跳动维持在140持续了多久,就可以得到奖励或者积分,是不是能让健身快乐很多?这已经不奇怪了,现在有很多体感游戏,就有这些功能,简单说,微信步数排行榜就已经激发不少人在院子里健走了。这其中体现的,就是游戏的社交奖励。


保持体形、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是困难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每天坚持运动,还要拒绝美食的诱惑,晚上不能吃晚饭,拒绝高脂高糖,生病后按时吃药,可能还要定期接受痛苦的治疗,那如果我们将它们游戏化如何呢?能否让我们在接受治疗或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些快乐?

Lumosity 公司联合创始人麦克·斯坎伦发现,他因为自己的奶奶深受阿尔茨海默症的折磨,从而开发了一款针对这种病症的在线游戏,游戏能够显著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从这种游戏的成绩数据分析中,能够分辨出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这种游戏还被用作心理测试,可以发现细微的认知损伤。一项针对癌症患者开发的抗癌英雄游戏可以让患者更能承受化疗的痛苦和其他治疗手段;不仅是针对患者人群,还有针对外科医生开发的视频游戏,让他们在操控手术刀和器械方面更加精准……是不是类似于在开车游戏中学开车?

以前我听说有一种智能小药瓶,患者服了药,药瓶就会发出蓝光,没服药就发红光,用来提醒患者和照护者不要忘记服药,从而提升用药安全和药品可及性。但如果有的患者本身抗拒服药,我们如何知道患者是把药吃了还是扔了,那么如果在药片上加入微型传感器,传输药物的消化数据是否能有所帮助呢?


下一个趋势:手术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可能外科医生对达芬奇手术系统都并不陌生,最新版本的达芬奇系统可以从4个象限进入腹腔,窥镜可以从一个机械臂被移动到另一个机械臂,使得外科医生可以在一个更为宽大的手术区域内自如地移动机械臂,这让微创手术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提到手术机器人推广的三个主要障碍,一是人们对机器人给自己做手术的恐惧感,源于机器人自主性的观点。让一个预先编好程序的机器来操作你的手术,在你的肚子里比比划划,感到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要知道,首先程序是设定好的,不可能出现机器人自作主张,为手术负责的还是外科医生。

二是手术的花费,使用机器人做手术这么高精尖的技术,是否会让医疗成本更高,机器人做手术医保给支付吗?但其实考虑到,尽管在科技上的花费增加了手术的技术成本,但随后减少了留院时间,降低了再次入院的概率,最终能够让医院节省开支。

三是监管,引进新技术、新药物究竟是为了促进公共健康还是保守地保护健康,这是一个激进还是保守的争论。如果以促进为目标的话,会倾向于使用新技术新药物;如果以保守地保护为重点的话,就可能排斥新技术新药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比如肿瘤诊疗热点中的NK细胞疗法,临床试验要不要鼓励?市场转化要不要推广?谁来付费?我们究竟是倾向于促进还是倾向于保护?

有一种机器人技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它是一种微型胶囊相机,它可以被我们吃下去,在我们胃里拍照,在某些位置可以组合成更复杂的结构,也可以分解,在经过我们的胃、肠道的时候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可以拍照,这样我们做胃镜、肠镜就不用那么痛苦了,而且它还可以给药,在遇到胃溃疡和肠道息肉疾病的时候可以自动地给予治疗。手术机器人说完了,

下一个趋势是:身体内外的传感器。这一段说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所谓可穿戴设备,其实新型传感器不止可穿戴,还能够嵌入或植入身体,来测量健康指标。传感器可以是被嵌入到软组织中的起搏器,可吞咽的智能药丸,能够生长在表皮上的智能皮肤或数字纹身,可穿戴的衣服或者首饰等等……前面我提到的可以吃下去的胶囊相机,也是一种数字传感器,可以收集拍摄到的图像,传输并存储到一个外部设备,你的胃溃疡和肠道息肉图像就可以发到你的手机里了。


想要收听完整版音频课的朋友,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健康界悦读公众号。


团购咨询:199 1039 8602(微信同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游戏,健康,技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