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
一说到”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似乎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有,甚至一聊起这个话题就是:
“我爷爷有糖尿病”
“我爸也是”
“我外婆也是”
“emm,我朋友的爸爸是糖尿病并发症去世的”
……
但若要说查血糖,那就懵了!江江和苏苏这就带大家一起聊点正经实用的哈。
先说重点。
一、谁需要查血糖?
根据《基层2型糖尿病筛查专家共识》,推荐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血糖检测,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每3年至少做一次血糖检测。
高危人群的定义为:具有下列任何1项及以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成年人(>18岁):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二者共存)史。
(3)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T2DM家族史。
(6)有GDM或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的女性。
(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然而,谁还不是个打工人呢,平时工作忙,周末偶尔可能还有别的安排。查血糖怎么查呢?
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
花最少的精力去做血糖检测呢?
先来了解一下不同的常用血糖检测方法的利弊:空腹血糖、糖耐量实验和糖化血红蛋白。
(请翻转屏幕查看哈~)
来源: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管理专家共识
在充分考虑时间和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建议糖尿病筛查项目必做空腹血糖,选做糖耐量实验,有条件的加测糖化血红蛋白。
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对高危人群进行分级:
1、评分小于25分者,至少完成空腹血糖检测;
2、评分大于等于25分者,加测糖耐量实验。
糖尿病风险评分在线测评:
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bd0911e783
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和《基层2型糖尿病筛查专家共识》,推荐筛查流程见下图:
不同检测方法的正常参考值见下表:
3.其他检测方法
随机血糖:随机血糖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快速和方便,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但随机血糖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此外市面上存在各种便携式的检测工具,检测方法各不相同,标准无法统一。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确实无法完成空腹血糖检测,否则并不推荐采用随机血糖筛查糖尿病。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苏疾控(微信号:jscdcwx)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