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宇航员离开了地球的保护,他们会受到更强的辐射,因此面临更强的DNA损伤风险。
撰文|王聪
编辑|nagashi
排版|水成文
众所周知,环境因素会造成生物体的DNA损伤,例如紫外线。在人类和动物中,这种DNA损伤可能会导致癌症。但幸运的是,细胞有几种不同的策略修复受损DNA。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受到了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隔绝了绝大多数来自太空的有害辐射,然而,太空中的宇航员离开了地球的保护,他们会受到更强的辐射,因此面临更强的DNA损伤风险。
现在,中国和美国都宣布了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这种长期的星际旅行,宇航员们会面临长期太空辐射,身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他们,身体会选择怎样的策略来修复辐射导致的DNA损伤呢?限于之前的技术和安全障碍,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得到研究。
2021年6月30日,MiniPCR Bio、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宇航局,以及几位美国中学生,在 PLOS On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CRISPR-based assay for the study of eukaryotic DNA repair onboard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是首次在太空中完成的CRISPR基因编辑实验,为研究太空微重力环境下DNA损伤修复奠定了基础,对于人类探索广阔的太空,以及将来的星际旅行,甚至星际移民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空间站中,受实验设备等多种条件限制,难以直接观察细胞如何修复更复杂或更广泛的损伤。因此,研究团队想到了CRISPR基因编辑,使用CRISPR基因编辑造成细胞DNA的精确损伤,然后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就可以观察细胞上如何将这些DNA损伤修复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