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疫苗以后能不能上麻醉?
本文由“仁济麻醉科普”授权转载
李女士
医生,我明天无痛胃肠镜不做了,你能不能帮我取消。
你需要做胃肠镜进一步了解情况的啊,手术日期也约好了,为什么想要放弃呀?
宣医生
李女士
宣医生,我上周刚打好新冠疫苗,看到手机上大家都传这样一条消息,说打了新冠疫苗后短期内上麻醉会有生命危险,就很害怕。
那么这则警告到底是真是假?打了疫苗后到底对手术、麻醉有什么影响呢?
01
疫苗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疫苗是怎么回事。疫苗是提取细菌、病毒或肿瘤细胞中具有特征性的部分或全部,以无害或减毒的方式注射到人体内,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识别,模拟演练,并将对它们的记忆保留下来。等到疾病真正发生时,人体免疫系统就能迅速、高效地消灭对方,打赢这场有备之战。
我们知道,在打完疫苗后大家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反应,比如发热、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皮疹、倦怠,局部疼痛、关节痛、硬结等等。
一般发生于接种后24-48小时。这些反应的本质实际上是免疫系统在全身或局部范围内被激活,与“疫苗”斗争期间对机体产生了副作用。
02
疫苗对手术、麻醉的影响?
前面提到接种完后的一些不适反应。事实上,手术和麻醉后也有一些不适反应:比如发热、局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等。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类似的表现!
有些术后不适反应,比如发热,根据程度和持续时间上的区别,手术医生需要辨别到底是正常的术后反应,还是感染、肺不张等需要处理的并发症。
再比如胃肠道反应,有些镇痛药物也存在着这种副作用,严重时需要麻醉医生进行干预。
●
如果病人刚好在术前接种了疫苗,那往往会混淆医生对此类不适原因的准确判断。
手术操作实际上是一种应激事件,科学研究证明手术后病人的免疫功能是降低的,很多麻醉药物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暂时下调;而疫苗接种后需要调动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理论上,接种后立刻进行手术、麻醉会导致接种的效果打折扣。
以上所说并非绝对:医生可以通过体检、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来确认到底是病情变化还是单纯接种的不适问题。
手术、麻醉对接种效果的潜在影响也只是“理论上”的,并没有在临床上被证实。在手术期间明确跟疫苗接种有关的不良事件非常罕见,更不用说什么生命危险了。
03
对于这位病人,她到底该怎么做呢?
目前国内新冠疫苗大部分是灭活疫苗(两针型:国药、科兴),小部分重组蛋白疫苗(三针型:智飞龙科马)。对于这两类国内外指南一般建议接种一周后进行择期手术。
还有一种病毒载体疫苗(一针型:康希诺),对于类似的活疫苗一般建议接种三周后进行择期手术。
至于多针型接种间隔期间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可以和医生商量,结合自己意愿,到底是中断接种进行手术还是接种完再等待手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儿童也是疫苗接种的活跃群体
活疫苗:
比如卡介苗、麻腮风、水痘、轮状等
灭活疫苗:
比如百白破、肺炎、流脑等
两种类型都有的疫苗:
比如脊髓灰质炎、乙脑等
活疫苗一般接种两至三周后择期手术;灭活疫苗接种后一周,甚至2天后即可行择期手术。疫苗类型可参考疫苗本、疫苗包装、接种记录单等,具体还应与儿科等专科医生进行沟通。
这里要提醒的是,延迟手术是相对的。如果是一些骨折、感染、肿瘤切除的限期手术和危及生命的紧急手术,都应该配合医生优先进行手术治疗。
04
如果我刚做完手术,能接种疫苗吗?
一般来说,手术后只要状态稳定即可接种大部分疫苗。但如果您在手术期间接受了异体血、血制品、免疫球蛋白的治疗,那么麻腮风、水痘疫苗的接种时间要延后3-6个月,这是因为两种活疫苗和异体血、免疫制品中的抗体可能会产生交叉反应。
事实上,国外有些医疗机构尝试在病人接受全麻下小型操作和手术的同时提供流感、肺炎疫苗的接种服务。这样增加了接种的舒适性,也能在接种后提供更专业的护理。
带有“任何”、“凡是”之类令人无可辩驳的强硬语气,同时配上“高度危险”、“死亡”等危言耸听的字眼是互联网谣言的两大传统利器。
作为医务科普工作者,我们将以务实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逐一戳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