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市隶属辽宁省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南,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部。
记者:梅志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逢,不惑之乙丑,历人生之四伦,志求再谱兴医之辉煌。故以伏枥之心,驰而不息,许以余生,展医改宏图,佑乡邻健康。”
“只要你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有责任心,找准位置,不管是搞临床还是搞管理都可以做的成功,只要三观是正确的,走的路也会是正确的,就可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王华松
兴城市隶属辽宁省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南,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部。兴城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公立性三级综合医院。医院门口大屏幕上有这样一行字—— “凡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就是我们的亲人,如有困难及不满意时,请拨打院长热线电话”。
王华松,历任兴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卫生局副局长兼市红十字血站站长,卫生局副局长兼市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主任,市第四届人大常委,现任兴城市政协副主席、兴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兼兴城市人民医院院长。曾先后荣获1997年辽宁省卫生厅先进个人、2005年兴城市政府授予兴城市十佳青年称号、2007年辽宁省卫生厅授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先进个人、2010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王华松担任兴城市人民医院院长以来, 时时强调 “要把患者放在心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 偶有不良事件发生时,王华松均会到场亲自处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是救死扶伤,绝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王华松做过麻醉师,并对各个专科的医疗知识都有所涉猎,十几年来,他对医院各个科室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了如指掌,介绍起医院的变迁与发展来如数家珍。
副院长赵雪松笑称王华松是专家也是杂家,他说“没有王院长就成就不了现在的兴城市人民医院,王院长就是医院的主心骨,十几年来为了医院发展呕心沥血,医院从‘要人才没人才、要设备没设备’到如今的规模,他所付出的辛苦,每个职工都看在眼里。”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来到兴城市人民医院十二年,王华松身先士卒处理医院大小事务,建章立制、改革绩效分配方式,引进人才、设备等,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医院越发充满活力,就像医院简介中提到的—— “兴城市人民医院正在为办成百姓自己的医院而不懈努力。”
记者在医院感受到最多的,是种种贴心的细节。便利的遮雨棚、水龙头里的热水、地面指引标识贴等等……细微之处下足了功夫,处处让人感到温暖。
01
临危受命 取消“大锅饭”,医院得新生
2009年5月31日,时任兴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兼新农合办公室主任的王华松调任兴城市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当时医院情况不甚乐观,软件硬件都十分薄弱。一位朋友直言:“新农合与血站这两个单位的工作,的确做的很好,但要把兴城市人民医院做活,才真的算你厉害!”这样的一句话,燃起了王华松的斗志,开启了兴城市人民医院的漫长“创业路”。
当时,医院仅有床位402张,医务人员603人,远远满足不了当时兴城市56万人口的就医需求。“硬件匮乏,辅助检查条件十分落后,只有两台‘仓库都不愿意收的陈旧设备’。”王华松说,“一没人才、二没设备,再加上“大锅饭”,使得医院纪律涣散、毫无生气,经常到了下午医院行政科室就看不到人了。
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再难也要沉下心坚持。那段时间,王华松日思夜想医院的建设问题,下到每一个科室用了将近半月时间对医院进行调研,确定了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并决心用三年实现。
想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就要从绩效分配来入手,首先就要打破”大锅饭”的现状。 “绩效分配方式必须变革,不然医院没有生命力。”王华松提出,“把一部分基本工资作为绩效发放,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多劳多得。” 宣布后,参会的400名职工中,支持的仅有75人,其余325人明确表示反对。
改革遇到了困难,王华松没有退缩,他找出四个配合度高的科室作为试点,启用新的绩效分配方式,很快,试点科室的职工尝到了甜头,仅一个月后,很多其他科的科主任就纷纷找到王华松,申请加入绩效试点,自此,新的绩效分配方式逐步在全院实施,职工有了动力,医院获得了生机。
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提高医院能力建设必须要有高端的诊疗设备做支撑。” 当时医院医疗设备陈旧老化,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经前期调研、论证,王华松在来的半年之后, 医院先后引进三件大型设备——兴城地区首台3.0T超导核磁共振、超高端螺旋CT、1.5T核磁共振等。
2011年,医院再次投入2200万元,购入64层螺旋CT、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28台件,并建设心电网络系统;2013年,购置彩色超声诊断仪及多功能数字平板X光机;还陆续购进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仪、腹腔镜等大型设备。目前,医院已经拥有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0余台件。提高了医院技术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在工程建设上,医院兴建附属楼工程(供应室、高压氧舱),兴建核磁共振机房工程、内科楼、全新智能化急诊科、康复综合楼及120急救指挥中心……
没有资金,就去找融资公司;没有人才,就派到大医院学习,就这样,医院克服一个个难题。王华松接手院长前一年,医院业务收入是7400万,12年后的今天,业务收入达到3.68个亿,即使在2020年疫情期间,兴城市人民医院也实现了盈利。
03
走出去引进来 倒逼人才成长
有了设备,还需要人才,医院救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由于当时医院人员少,大规模外出进修不现实,王华松采取 “走出去,引进来” 人才培养方式。
一是“以用代训”倒逼医务人员主动掌握仪器的使用, “逐一明确各种仪器的应用对象和检查范围,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感到方便,逐步掌握了使用技巧。”就这样,医院用先进诊断设备带动临床发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是从外引进, 将员工放到大医院进修,加上成熟人才的引进。
十年腾飞,捷报频传。在学科建设上,医院已形成胸脑外科、普外科、循环内科、骨外科、消化内分泌科5大重点学科;启动血透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康复中心与体检中心——五大中心建设;2011年晋升为三级综合性医院、2013年荣膺辽宁省十强县级医院、同年加入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疗联盟”、2014年冠名为“兴城市红十字人民医院”、2015年挂牌成为辽宁医学院实习教学医院……
此外,医院成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通过多媒体系统与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近30个国家级远程医学中心开展合作,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疾病规范诊疗、影像专科诊断等学术交流,让患者享受到全国一流专家的诊疗服务。
2009年至今,医院的门急诊量、住院量、手术量逐年增加,业务收入成阶梯式增长。医院门急诊量,从12万人次增长到43万人次,住院人次从1万多人次增长到3.2万人次,手术量从2000台次上升至5000余台次。
04
一步一个脚印 建设有温度的医院
2017年,医院创建 “无烟医院” ,30年烟龄的王华松身先士卒,首先签了戒烟军令状,带头执行并维护制度,说到做到,至今再没吸过一根烟。
每年职工运动会、职工春晚,都是全院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时刻,大年初一,王华松带着院领导班子慰问还在值班的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家属,为他们端来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为了让医务人员吃上放心粮,专门给大家配送五常大米,甚至还包了6亩地,让职工吃上了医院自己种的老玉米……
医院办公室主任艾涛说:“王院长像个大家长一般,职工挣得多不多,成员关系是否和谐,他都要过问。他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来建设,把医院的发展当成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去实现,甚至犹有过之!”
2020年初,兴城市出现一名疑似得了新冠肺炎的患者,患者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但没有流行病学史支持。该患者回兴城市前曾到北京开会, “患者当时咳嗽、咽痛、发烧,全身肌肉酸痛,从自身表现与影像检查来看都有症状,”王华松说。
北京当时不是疫区,政策是“经过流调不是从疫区回来的患者,不做核酸检测”,因此专家组给出让患者居家隔离的意见。但王华松极力坚持让患者住院隔离留观,—— “宁可错留一千,不得放过一个。” 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兴城市第一例确诊患者被成功筛查,完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留观,防止了疫情在兴城市的大范围扩散。
“荣誉只属于过去,成就则在于未来。从踏入我院那一刻起,我们依然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新时期下,王华松与兴城市人民医院一起将踏上新的征程,继续扎扎实实发展,期待走向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