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学医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2021
07/09

+
分享
评论
情歌医生
A-
A+

学医到底好不好呢?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生报志愿的日子,很多医学博主都收到了大量的咨询,关于是否应该报考医学专业,如何报考医学专业的问题。

某知(guo)名(qi)网红医生 痔疮哥、鸭头哥 情歌 ,也收到了很多咨询。


关于学医,有很多的争议和矛盾,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雷劈派”和“强推派”,争执不休。下面,我就一些比较常见的热点问题回答一下记者提问。


问:情歌老师你好,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医学媒体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另一方面,临床医学专业的分数居高不下,现在还有人说还是医学专业是YYDS(永远滴神),强烈推荐。到底哪一种说法靠谱呢?

答:这位记者的提问非常好,也非常尖锐,为什么关于学医会这么分裂,学医到底好不好呢?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

首先,这就是我所谓的 “穷鬼嗷嗷叫,富人闷发财” 效应。在任何行业,你都能看到对本专业的吐槽和不满,这是人性所为,人总爱在其他人面前发泄和夸大自己工作的辛苦和困难。但是,除了骗子和割韭菜的之外,你基本上很少能够看到有人说自己赚钱容易、发大财的。有的医生确实工作辛苦钱又少,也有些人轻松赚大钱。轻松赚大钱的不会说自己钱多事少离家近,但工作辛苦钱又少的一定会大倒苦水,说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话,这就造成了网上片面的言论。

其次,这个和从医环境相关,前几年,医疗暴力事件频频出现,医患矛盾异常凸显,在舆论上形成了对医疗专业从医环境不佳的印象,也加强了某些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说法;

最后,这个和经济形势相关,十年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年轻人进入像医学、老师、公务员编制内、相对稳定的工作都会被认为没有斗志,而互联网、金融这些赚大钱的行业则是优先选择,近几年经济相对下滑,这些行业热度有所减退,“996”、“35岁门槛”等话题登上舞台,师医公体制内工作再次成为热门方向。

其实,学医的优缺点一直如此,从未改变。优势是收入中上、不会失业、稳步上升,缺点是学制较长、相对辛苦、前期贫寒。改变的是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的心态而已。


问:情歌老师,经常在网上看一些医生哭穷,但身边总有人传说医生的收入特别高,而且还有很多灰色收入,所以医生收入到底怎么样?

答:真实的医生收入是个谜,医生的收入会随着医院、职称、专业的不同产生极大的差异,曾经写过一篇 ,讲解了医生收入差别的核心秘密——病种利润、病例数和分配系数。

医生的收入像一个纺锤形,顶端的大佬收入可能高的惊人,底端的规培生、住院医收入可能非常低,而医生平均收入往往都是比当地人均收入高一点的水平。

我曾经了解到某些顶级骨科主任年入千万余,也见过规培医生每月千把块,虽然他们都是医生,但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如果非要举例的话,我作为上海某TOP5三甲医院规培生,一年税后收入大约10w,而本院胸外科正式住院医师税后收入大概30w,副主任医师收入大概60w。

高么?我认为不算高,作为顶尖医学院博士毕业的医生,还有快30年的本行业专业积累,这个收入还算正常。


问:情歌老师,经常有人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我感觉要求有点高啊,是不是必须十分高尚才能做医生?

答:不至于不至于。医德当然重要,但如果要求学医必须道德极其高尚,那恐怕医生要不够用了。大部分医生也是普通人,能够做到成为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就已经够了。

我所理解的做医生的基本条件,不是什么所谓的医德,而是责任心。正如我们主任所说,“不懂、不会”等技术性的失误可以谅解,但是责任心不足导致病人出问题,那一定有大问题。

其实,在临床上很少有老师会说你不适合做医生。但是前两天科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有些人可能真的不适合做医生。前一段我们科室被投诉了,投诉人受了外伤,到急诊检查,当日值班医生看了片子告诉他没有骨折,没事回家吧。但是过了两个月复查发现肋骨陈旧性骨折,关键问题是病历本还一个字没有写。当事值班医生是一个规培生,这家伙据说已经在各个科室声名远扬,上班迟到、病历不写、值班不接电话,劣迹斑斑。

这样的人,可能真的不适合做医生。


问:情歌,情歌,听说你是菌衣大学毕业的,感觉当菌人好帅啊,而且还能当医生,但是网上又说菌衣大学很坑,现在还能不能读菌衣大学?

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菌衣大学的录取线堪比清华北大;21世纪初,菌衣大学的录取线也够得上部分985、211;而现在,菌衣大学的录取线已经不复当年。其实,这是和毕业生的待遇水平相关的,上个世纪,在全社会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菌人+医生的双重身份,能让菌衣们获得秒杀大部分人的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现在,大部分菌衣大学毕业生毕业分配都面向基层,而菌队医院的风光也不复当年,菌衣的优势自然不再,分数也有所下降。

我当年也是阴差阳错地报考了菌衣大学,我当时的好兄弟,一个浙江大学的学霸,在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下午对我说,“兄弟,你这是把自己卖给国家了啊。”

一语中的。

上菌校,就是把自己卖给了国家。

也即,在一定程度上让渡自己的部分个人自由,包括生活自由、选择自由、成长自由,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就业保证。

我曾经也为了母校极低的考研录取率、支边的问题、分配的黑箱子、基层的拔草问题,和大学同学一起吐槽过、愤怒过,甚至还写了一篇英文文章写基层菌衣的困境,虽然最后也没投出去。

直到上个月,我到了西安,和分配到这里的同班同学聚了一下。兄弟7年没见了,他也是改革期间辗转了好几个单位,不过现在总算安定下来。单位在临潼兵马俑旁边,老婆孩子都随军接到了单位,还给分了套公寓房,自己也赶在房价上涨前在西安市区买了套房子。

中午他带我吃了单位门口的一家大盘鸡,饭店里面坐得满满当当,都是他们单位的同事。过了一会儿,上了好大一份大盘鸡,还有一份排骨,这肉真好吃,难怪这货又白又胖。结账的时候,3个人一共一百出头,搁上海至少得300块。

兄弟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就是陪领导体检和疗养,老婆孩子热炕头,简直是躺平在了舒适区。


现在看看自己的大学同学们,想出来的也基本上出来了,虽然耽误了一些时光。不想出来的基本在当地也安了家。对于一个本科生而言,过万的工资在小城市已经算高收入了。房子买了或者分了,对象也找了,孩子也生了,不用还房贷,生活乐无边。

所以,人生一定要追求所谓的功成名就么?我在吃了那盘大盘鸡之后陷入了沉思。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天赋异禀,异于常人,自己的才能完全无法发挥。都是环境不好,都是体制耽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慢慢地,才发现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扔到外面也会撞得灰头土脸。而选了菌衣大,意味着你是公务员+医生的双重保障,虽然失去了一些自由,但在学医的前期不至于那么困顿。

说白了,当年大家都不懂,毕业的时候总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现在信息发达了,菌衣大也会慢慢回归到应有的位置,不会再有人大喊被骗了。

那些真正立志从军报国的人,也会在这里找到他们的人生。



如果你喜欢这篇关于学医的文章
也许你也会喜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录取线,学医,医学,经济,环境,基层,专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