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联合发文,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医院应该怎么做?

2021
07/07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四部委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75101625267465884

《方案》明确:“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县域传媒》梳理发现,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新要求:不仅要从单个机构的层面考虑,更要从体系构架的层面系统考虑,要在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统领下,将更加注重早期预防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

县级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的重要一环,就在《方案》发布的第一时间,记者整理汇总了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点名”与县域相关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具体如下: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1.县级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达标建设。 2.统筹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

1. 推动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快数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

2.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服务人口超过100万的县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

3. 加强脱贫地区、三区三州、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医院建设,引入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提高传染病、儿童等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发热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完善医疗、信息化、医用车辆等设备配置和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提升医院诊疗环境。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呼吸等专病中心和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

4.各地要切实落实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投入责任,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全科、中医等能力。

5.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鼓励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等中心,加强远程医疗和信息化设备配备,与高水平省市级医院对接,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通。

6.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县级急救中心,为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完善县域“120”急救网络。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

1.各地要统筹其他资金渠道,加大对县级妇产科、儿科建设支持力度,实现省、市、县均有 1 个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切实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以及产前筛查和诊断能力。

2.常住人口超过30万的县至少有1所设置有病房的县级公立医院精神科,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县至少有1所设置精神心理门诊的县级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具备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

3.将部分有一定规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级医院转型改建为康复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护理中心。

专家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

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意味着我们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但是也要清醒看到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中医药技术特色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广大人民群众要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分层分级分流的医疗服务体系,既要打造国家级的医学高峰、建设省级医疗高地,同时要通过加强县级医院学科能力建设、科学管理,做强县域医疗。

县域龙头医院作为整个体系的网底部分,自身的发展不仅是单体院区规模的增长,而应充分考虑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持续推进一院多区、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形成连续型的诊疗服务模式,增加患者的粘滞度。

蒋  锋

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医疗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从总体上体现了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就是前瞻性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突发急性传染病将上升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这一变化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方案》准确抓住了这个重要的趋势变化,在《方案》中高度强调了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并将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置于重点任务的首位,同时强调建设过程中的适度超前,总体上体现出较强的前瞻性。

第二,就是创新性强。国家层面的重大、重点工程,通常情况下是按照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谋划与推进。在该《方案》中,为了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采用“揭榜挂帅、择优选拔”的工作思路进行建设,在工作方式与选拔思路上体现了创新性与突破性。

第三,就是投入力度强。《方案》指出,中西部地区的工程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额度将达到总投资的60-80%。对于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单个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最高可达2亿元额度。这种高强度的投入,反映了政府对于解决卫健系统的大事、急事和难事的决心与力度。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案》首先旨在保障公共卫生和全国性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而不是鼓励大水漫盖式的医院扩容升级,要谨防各地医院借此机会跑马圈地、盲目扩增。

杨燕绥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 

所谓“优质”的医护服务并非一味追求办大医院,更不是只存在于三甲医院或综合医院。真正优质的医护服务应该是基于专业分工不断提高工作品质。医护服务可以被分为急诊急救、门诊住院、慢病管理、医疗康复、长期护理和临终安疗。在具体的角色分工上,应坚持“基本医护在基层社区完成”,即以全科医生团队为基础,在社区为群众提供常见病的医护和用药指导,至于疑难问题则留给专家和综合医院。

医保在对优质医护服务进行支付时应坚持科学分类,对负责慢病管理的社区医疗实行“人头预算、钱随人走、结余留用、健康评估”;对急诊急救和门诊住院采用按照病种分值结算;医疗康复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和临终医院则采用按床日或项目结算。需要强调的是,在设计医保支付方式时既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护质量,也要避免出现过度医疗、康复“压床”“转科”、临终“滞留”重症室、脑死亡者长期依赖呼吸机等资源浪费现象。

真正“高效”的医疗服务系统是指完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型医护体系。我们要改变目前患者需要多次挂号、重复检查且医院间信息不能共享的局面,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激活患者健康档案和病案,实现院间信息共享,并在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之间开通真正的绿色转诊通道。

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97171625267466999 26431625267468442 37221625267469863 58051625267471276 23221625267472662 80961625267473698 32421625267474938 65531625267476043 37801625267476913 55111625267478069 87751625267479466 48351625267480625 14991625267481695 26531625267483012 75871625267484352 43571625267485600 48271625267486935 46721625267488111 3861625267489330 84341625267490380 7721625267491560 18451625267492776 60981625267493273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卫生,高质量,联合,服务,门诊,医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