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肌纤维母细胞瘤如何诊断?

2021
07/02

+
分享
评论
衡道病理
A-
A+

肌纤维母细胞瘤如何诊断?


截至目前,衡道医学新媒体精心打造并重磅推出的周更、全科病理学习课程——「三甲病理现场」覆盖并惠及的医院越来越多。而还没有机会得偿一听的老师,对于每次直播的详尽专业内容应该很是渴望。为了让这些知识得以更好地沉淀与传播,三甲病理现场之瑞金病理直播课的老师们特将直播中的病例分享进行重点摘录,以期用最简洁明了的形式讲清楚一种或一类疾病。


肌纤维母细胞瘤(Myofibroblastoma)如何诊断?

(原称为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


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特征诊断要点

  1. 累及人群:4-96岁;男:女=2:1

  2. 好发部位:50%的病例发生在腹股沟/腹股沟区域,50%发生于其他部位

  3. 影像学特征:多为境界清楚的肿块


 

影像学示乳腺部位的境界清楚的肿块


肌纤维母细胞瘤形态学诊断要点

  1. 三种基本成分:

    (1) 形态温和的短或长梭形细胞

    (2) 透明变胶原束

    (3) 比例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

  2. 组织结构: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三种成分混杂

  3. 生长方式:无包膜,但境界清楚


 

发生于乳腺:病灶境界清楚,周边可见正常乳腺小叶


 

梭形细胞与脂肪成分混杂

 

 

梭形细胞形态温和


免疫组化:

  • 瘤细胞 desmin(+),CD34(+),ER(+),PR(+);

  • S-100(-),CK(-),ALK(-),STAT6(-);RB1(核表达缺失)


 

desmin标记:瘤细胞阳性

 

 

CD34标记:瘤细胞部分阳性

 

 

ER标记:瘤细胞阳性;PR标记:瘤细胞阳性


  • 分子异常:

  1. 特征性13q14区缺失

  2. FISH检测示RB1FOXO1基因发生单等位基因丢失


  • 鉴别诊断:

1.乳腺肌样错构瘤

  • ①发生于乳腺实质内,境界清楚

  • ②基本成分:(1)乳腺导管、小叶;(2)平滑肌和/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细胞

 


2.梭形细胞脂肪瘤 (Spindle cell lipoma)

  • ①常见于项背部

  • ②组织学形态: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与脂肪细胞组成,伴有胶原化间质

  • ③免疫组化:表达CD34,而不表达desmin(可用于鉴别)

  • ④分子异常:RB1基因缺失


 
 


3.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 angiofibroma)

  • ①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于外生殖/腹股沟区

  • ②组织学形态:和肌纤维母细胞瘤相似,但间质血管更为明显且常伴玻璃样变性(鉴别要点)

  • ③免疫组化:表达desmin阳性、CD34阳性(30-60%);可表达ER、PR (35%-50%)

  • ④分子异常:RB1基因缺失

 
 


4. 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 pleomorphic lipomatous tumour)

  • ①好发于成年人;大部分发生于四肢

  • ②组织学形态:(1)相对一致的梭形细胞增生(可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核异型性、核深染及多核细胞);(2)脂肪成分;(3)黏液样至胶原样间质

  • ③表达S-100,部分表达CD34,不表达SMA,MDM2,CDK4

  • RB1缺失(57%);MDM2基因无扩增


 
 


5.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SFT),脂肪瘤样型

  • ①好发于40-60岁,发生于胸膜,胸膜外以头颈部、上呼吸道、纵膈、腹膜后等较常见

  • ②组织学形态:梭形细胞+特征性的“鹿角样”血管;肿瘤内伴有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

  • ③表达CD34、STAT6、bcl-2、CD99

  • ④特征性NAB2-STAT6基因融合


 

参考文献及书籍

1. WHO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M]. Lyon: IARC press, 2020.

2. WHO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Breast Tumors[M]. Lyon: IARC press, 2019.

3. An, S., et al. Mammary-Type Myofibroblastoma: A Report of Two Cases. J Pathol Transl Med, 2016. 50(5): p. 385-9.

4. Magro, G., et al. Mammary and 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lesions: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shows deletion of 13q14 region. Hum Pathol, 2012. 43(11): p. 1887-93.

5. Magro, G. Mammary myofibroblastoma: a tumor with a wide morphologic spectrum. Arch Pathol Lab Med, 2008. 132(11): p. 1813-2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细胞,形态,肌纤维,基因,表达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