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医生应具备的心态:不自卑,不抱怨,不狂妄
作为带教老师的我,每次看到稚嫩的规培生来科室轮转,总会感觉到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毕竟我也是过来人,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当年我的影子;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所在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基本八九不离十的判定出心里在想什么,只要不出格,更多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都是苦行僧,何必相互为难?
有时遇到一些规培生,发现他们成绩不差,但有些自卑,也许因为学历不够或不善言辞,再加上紧张的医患关系,临床常见操作不敢上手,常见症状不敢处理,有时遇到问题不好意思问,生怕问题问的太幼稚被其他人笑话。也许少说少做也不就不会错了!
其实不然,医生成长一定是要经过时间沉淀,没有谁一开始什么都会,都需要在上级医师指导、教学下完成培训、考核,成为合格医生。如果什么都会还要带教干什么呢?
规培,充满着无数种可能,也许今天的你很弱小,但是经过不断学习提升,也许明天的你就是强者,是科室发展骨干。规培期间学的每一样都不会是无用的,都会让你由弱到强,不看轻自己,努力把每一步走好,每一次尽力做到最好。
在2020年医师协会评选出的优秀带教老师,我们基地的一位医生上榜。也算实至名归,因为他总是很耐心的指导带的每位规培生,对于底子好的医生,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底子不好的,也会有相对他能接受的方式教学,同时在生活和思想上也会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带过的规培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进步的迅速,为此也深受学生喜欢,而很多临床上因为带教导致迟滞的工作都是牺牲他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基本上多数时间都在医院里。
医院也不会因为他加班多给他钱,同样都是带教领着教师补助,为什么他会如此尽心而为呢?不少医生同行会觉得他很傻,我觉得挺悲哀的,这么优秀的老师甘愿付出,哪是可以用金钱去衡量?
有一次和他出席教学会议,问他为何如此“上心”,他说:“其实我带教也可以像有的医生一样,按规培大纲上的要求来教学,忙的时候没空教,就让他们来帮忙干,干些对成长并没太大帮助的活,活干好到下班点了也就放他们走了,有空的时间么能教点就教点;但是我做不出来,因为规培生花费了自己的整个青春走上学医的道路,而规培更是一个医生思想塑形的关键期,正确的引导很重要,如果学无所成,岂不是虚度光阴,也让医疗队为少一个优秀的人物,最为带教有责任协助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让他们成长成更好的自己。”
他也说起自己规培的一段经历:“曾经我规培的时候,多数带教就是让我打杂干活,什么拿快递、买饭、送病人检查以及拿病历满医院找人签字,这些都干过!有两次事情特别深刻,一次是自己把带教老师的十几个病人的病程写完,她第二天看完之后骂我,并说写病历多动动脑子,不会写就不要写!当时想,你没教我怎么套路写,我也是按着你的套路模式写的,你自己很多内容都砸复制黏贴,而我至少在修改每天的阳性的症状如何,检查结果分析如何,还有添加上改动的诊疗方案,有问题么?何况我写病历比赛在基地里是拿过一等奖,至少不会像她口中说的那么差劲,可能我写的并没有按他的习惯写!还有一次,做股静脉穿刺置管,基本上每做一步都会说我,后来尝试几针都没穿到,她来抢回来穿刺,而我看到她也并没有遵从无菌操作。两次事件让我很有影响”。
不好好带教,却出口伤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所以这位优秀带教,他也能感同身受规培生的处境,生怕自己的言行捅破最后那层尊严。
规培生生活压力大,工资勉强生活,如果基地带教还要过分压榨学生的时间为带教个人干活,让他们沦为自己的获益工具,只会让他们受挫,其实他们的身份更多是学习,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学习和成长。
如果一个医生内心扭曲了,对病人是危险的,对自己也是,因为这条路并不会走的很远。就像一颗树一样,在关键的地方长歪了,就很难成为栋梁之才。
一个人形象在于他的人格和修养,身处高位时依旧谦逊待人,会赢得更多尊重,居于低处时,不自卑,会让自己走的更高。
不管我们身处何种境地,都应该保持一颗不卑的心。
有时遇到一些规培生,基本上每到一个科室轮转都会抱怨规培工作辛苦,待遇低,个人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事后我们也发现这些抱怨的规培生基本上沉不下心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在各种考核评优中均没有他们的身影,更多的身影出现是在不及格的名单中,差评中。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味地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很多时候,抱怨只是为了获取别人的同情和关注,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殊不知,抱怨越多,心态也会扭曲畸形,当然失去的也就越多。
停止抱怨,乐观面对一切,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发现规培的生活也是挺享受的,至少可以感受成长的喜悦。
我们规培生中还有一些学霸,文章会写,可发SCI,搞科研一把好手,有些规培生发现带教没他能力强,自以为是,目前无人,表现出些许狂妄。医院曾有两次医疗纠纷,一次是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没有早期发现,导致病情加重出现DIC,事后护士透露,当时已多次汇报值班医生少尿,并没有引起重视 ;还有一次是腹痛,漏诊阑尾炎,后来周围的护士反映,有汇报医生,因为做了腹部CT未见急腹症,值班医生就是医嘱肛门塞入吲哚美辛栓,也没有来查体,观察腹部体征变化。而这两次事故中都是两位大家所说的“学霸”中,换一个角度,那些底子稍差的可能在病情变化后拿不定注意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而这些学霸觉得自己可以搞得定,而缺少疾病早期的察觉;殊不知医学更是一门经验学,对于初出茅庐者,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缺乏实践。也不要因为自己其他科学会了很多操作和知识便到另外科室的老师那指手画脚。
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能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多点谦虚,少些狂妄,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更多的时候,我们无法摆脱自己的处境,但是我们可以调整一个好的心态;别人是改变不了的,顶多改变自己。
愿规培医生们用最好的心态,不自卑,不抱怨,不狂妄,过最美的规培生活,做最好的自己!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
认知不同,不争不辩;
三观不合,莫废口舌;
调好心态,把自己该干的事多好,享受属于自己的成长过程
遇见最好的自己!
规培医生平台首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