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治疗必将成为RA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干细胞治疗是难治性RA治疗的一个新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对干细胞疗法不断改进,终将完美实现干细胞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RA全球有超过2300万人患有此病,全球发病率为0.24%,我国的RA患病率目前为0.3%,在我国有超过500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高发年龄为40~60岁,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即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关节周围组织识别为“非我族类”进行攻击,造成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僵硬。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特征
发病特征是病程慢、反复发作,可引起关节损伤、躯体残疾、心脏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降低病患的预期寿命。
目前,其临床治疗可选的药物有限,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
间充质干细胞(MSCs) 指具有多谱系分化能力潜能的细胞,近年来,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免疫调节功能备受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
①间充质干细胞激活后可修复、替代受损害的细胞和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组织分化潜能,植入宿主体内后可在特定部位的微环境影响下向正确表型的细胞分化;
②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免疫细胞来治疗、 修复免疫系统, 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
③间充质干细胞与 T 淋巴细胞之间的接触可以增强其抑制作用;
④间充质干细胞激活后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可以阻抑炎性细胞介质,减少骨关节、滑膜破坏,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⑤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无排异反应,无医学伦理争议,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基础研究
RA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同种异体的MSCs在体外表现出较差的免疫原性。 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动物模型(CIA)中发现,腹腔注射同种异体 MSCs反应良好。
一项 SCID小鼠关节炎模型的研究发现关节内注射脂肪组织来源的MSCs治疗风湿性疾病, 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
有报道发现, CIA动物模型在注射使用 MSCs后,所有动物的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都出现了明显的关节炎症状。
临床案例一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者对经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无效的难治性RA住院患者4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予Uc_MSCs 混悬液静脉榆注1次,细胞数为1×10^6个/kg。
对比输注前后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血沉、C反应蛋白、28个关节痰病活动评分 (DAS2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相关安全性指标。
临床疗效:1~3号患者的关节肿胀、压痛数目,血沉均较输注前减少。
1号患者的DAS28(4)i平分在输注后第2个月即降至1.35分临床缓解,并持续至输注后第10月。
2号患者 在输注后第7月DAS28(4)降低至2.78分,病情仅轻度活动, 后期未再随访。
3号患者DAS28(4)亦于输注后第4月直降至0.49分临床缓解,后期未再随访。
但4号患者输注后DAS28 (4)未能下降,并在9个月后增至6.13分。ESR、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分别见图1~3。
结果:UC-MSCs输注治疗后3名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血沉及DAS28 (4)明显改善,另1名患者无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过敏、排斥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无异常变化。
结论:Uc-MSCs输注治疗RA安全性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难治性RA患者的病情。
临床案例二
据《Stem Cells》期刊报道,在一项 I/II 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发挥修复透明软骨的作用,减少了MRI确定的软骨缺损,并且改善了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和疼痛,无并发症发生。
临床案例三
近期,《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发布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腊医学研究人员系统地检索和回顾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随机或非随机临床试验,共纳入了4项临床研究,其中有2项来自中国。
未来期望
生物治疗必将成为RA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干细胞治疗是难治性RA治疗的一个新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对干细胞疗法不断改进,终将完美实现干细胞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