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不但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这六件事情要做好!
一、吃得好
“民以食为天”,饮食跟人的养生、健康关系密切,吃好了能减缓很多疾病的发生,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老年人该如何吃好?
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及其以上的食物。
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另有蔬菜或水果。
中餐、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个豆制品。
除了饭菜应色香味美、温度适宜,另外,老年人还应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主动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餐或活动,积极快乐享受生活。对于孤寡、独居老年人,建议多结交朋友,或者去集体用餐地点(如社区老年食堂)用餐,增进交流,促进食欲,摄入更多丰富食物。①
二、喝得好
喝水不足可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明显影响,而老年人对缺水的耐受性下降,因此要主动足量喝水,养成定时和主动喝水的习惯。
正确的喝水方法是少量多次、主动饮水,每次50毫升-100毫升,如在清晨一杯温开水,睡前1-2小时喝一杯水,运动前后也需要喝点水,不应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
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毫升-1700毫升为宜,首选温热的白开水。根据个人情况,也可选择饮用矿泉水、淡茶水。避免饮酒和浓茶。②
三、穿得好
很多老年人穿着时尚,非常靓丽。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应避免经常穿一些紧身衣服。比如,不要穿领口紧、腰口紧、袜口紧的衣物,以防止肌肤缺氧,影响身体健康。
领口过紧可能会影响心脏向头颈部运送血液,使脑部供血缺乏,出现头痛、头晕、厌恶、眼冒金星等症状;腰口紧的衣服不只束缚着腰部骨骼和肌肉,可能会造成腰痛或导致腰痛加剧,还会影响肠部蠕动,影响消化;袜口过紧则会导致脚部血液无法顺畅流通,可能会造成脚胀、脚肿、脚凉、腿脚麻痹无力等症状。③
四、住得好
家里有老人时,房子装修一定要考虑他们的需求,比如防滑,因为摔倒对于老人有时候会是致命性的。老年人肌肉、关节运动协调性差,容易跌倒。由于骨质疏松,跌倒后易发生骨折。而厨房和卫生间,是老人最容易摔倒的地方,尤其需要注意。
厨房和卫生间要铺防滑地砖,经常擦拭地面,避免地面积水。必要时地砖上可以铺设橡胶的防滑垫。此外,有些老年人下蹲有困难,一些生活必需品不要放在低于膝关节水平的抽屉中。选择高一点的坐便器,便于起坐,同时在旁边安装拉手,帮助老年人如厕后站起。④
五、锻炼好
适量的户外活动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接受紫外光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发展。
老年人的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即时调整,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每天户外锻炼1-2次,每次30-60分钟,以轻度的有氧运动(慢走、散步、太极拳等)为主;身体素质较强者,可适当提高运动的强度,如快走、广场舞、各种球类等,活动量均以轻微出汗为度;或每天活动折合至少六千步。
每次运动要量力而行,强度不要过大,运动持续时间不要过长,可以分多次运动,每次不低于10分钟,要有准备和整理活动。②
六、心情好
老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就老人常见的慢性病而言,就与老人心态息息相关。
不良情绪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更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当老年人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出现愤怒、焦虑、仇恨等激动情绪时,很可能诱发血压突然升高,严重可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⑤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这是所有老人最理想的晚年生活,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更加复杂多样。
随着“80后”、“90后”等独生子女一代成家立业和三胎政策实施,双方父母四人+两三个子女——这种“沙漏”结构的家庭会逐渐增多。两个劳动力赡养四位老人和几个孩子的现实困扰着中青年人。在家养老还是去养老机构?这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选择。
73岁的杨立(化名)老人正跟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她觉得十分融洽。还有的老人宁愿过空巢、独居的生活,即便是体弱多病,生活不便,也不愿离家养老。而有的老人则会选择养老机构。“这里挺方便的,老伴如果有身体不舒服,大家也都能帮着照看一下,在家的话我自己顾不过来,雇保姆很难对得着脾气。”李兰老人说,孩子们工作太忙,住养老院后,自己和孩子们都省心不少,孩子们也会在周末的时候来看望老两口。
其实,老年人选择在哪里养老,很多看重的是“需要跟子女住得近一些”、“周围医疗条件”、“休闲娱乐”、“有志同道合的好友”等等。比如大家保险创新打造了“城心养老”模式,将养老社区布局在城市的核心区,将“紧邻三甲医院”作为养老社区选址的首要考量。老人既可享有独立的生活空间,获得高品质医养服务,也便于家人和亲友每日探望、陪伴,而便利的商超、公园、饭店等生活配套,能让老人不脱离原有的生活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