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发热护理常规

2021
06/30

+
分享
评论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A-
A+

发热护理常规


 发热护理常规



一、概念


发热,又称体温过高,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畏寒,甚至寒战、呼吸脉搏加快。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发热的时间、程度及诱因、伴随症状等。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3.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

 

三、护理措施

 

1.专科护理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变化,体温38. 5"C (腋窝温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给于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物理降温,30min反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在37.5C以下,连续3日后改为每日测量体温一次。高热期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2) 注意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有无大量出汗、虚脱、抽搐、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症状。


(3)发热期间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热量。鼓励病人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日液体入量3000ml以上。

 

(4)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保持骨隆突等受压部位,防止压疮。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防止着凉。

 

(5)保持患者口腔清洁,进食前后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口腔有炎症清疡出血或不能漱口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溃疡处涂以锡类散,口唇干裂者涂以石蜡。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和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3、休息:休息可减少能量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保持休息环境安静,室温适宜,空气流通。


4、药物: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者应防止虚脱和休克。行降温措施30min后应监测体温。

 

5.心理护理:体温上升期病人突然出现发冷、发抖、面色苍白,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巡视,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体不适,合理满足病人的要求。退热期,注意清洁卫生。

 

6.安全护理:高热患者出现燥热不安谵妄时,需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使用护栏束带固定患者。

 

四、健康教育

 

1.认识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测量体温、检视体温的方法,能进行动态观察。

 

2.避免影响测量体温准确性的因素。

 

3.提供体温过高的护理指导,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4. 告知病人在晨起、餐后、睡前漱口,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5.病人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随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做好皮肤护理。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来源: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退热期,护理,体温,皮肤,降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