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儿童尿床怎么办?

2021-06-28   西安市儿童医院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夜遗尿。

综合外科门诊经常会有晚上入睡后不自觉尿床的小朋友前来就诊,经过医生详细的检查,诊断为儿童夜遗尿。那什么是什么是儿童夜遗尿呢?它又是如何治疗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夜遗尿。

儿童夜遗尿(又称遗尿症)是一种小儿外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疾病,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 的11~12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儿童夜遗尿虽然每年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并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约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鉴于此种情况,儿童夜遗尿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积极的治疗,临床医师和家长切勿采取“观望”态度。


儿童夜遗尿怎么诊断


① 患儿年龄≥5岁(5岁作为判断儿童夜遗尿的年龄标准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其却反应了儿童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
②患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遗尿的儿童不作病态);
③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儿童夜遗尿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症状性夜遗尿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促发夜遗尿的重要病因。

门诊遇到夜遗尿等患儿前来就诊,需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除外非单症状性夜遗尿以及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遗尿,如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并指导临床治疗。

1、病史采集
全面的病史采集可以帮助排除潜在疾病和寻找病因,有助于夜遗尿的诊断和治疗。病史采集应充分询问患儿有无夜遗尿,夜遗尿严重程度,有无膀胱功能障碍,有无泌尿道感染,有无泌尿系发育畸形,有无脊髓功能障碍,有无便秘、大便失禁等合并症,是否存在心理、行为或精神问题,夜间是否有饮水,牛奶,水果,汤粥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泌尿系感染、泌尿系及脊髓手术史,服药史,服用影响排尿药物治疗史。
2、体格检查 
患儿就诊时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排除潜在解剖学或神经学异常疾病。具体包括血压、发育和身高、外生殖器检查(包括内裤的检查)、简单神经系统检查。
3、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也是儿童夜遗尿诊断的重要步骤,其中尿常规适用于所有初诊儿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常可协助诊断儿童膀胱功能异常和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对伴有明显日间排尿症状者及排便异常者,可考虑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腰骶部磁共振成像等检查。
4、排尿日记 
排尿日记是评估儿童膀胱容量和是否存在夜间多尿的主要依据,有条件的家庭均应积极记录。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排尿日记的数据信息评估患儿膀胱容量和夜间总尿量,从而判断患儿夜遗尿类型,指导治疗。

排尿日记应在做到睡前2 h限水、睡前排空膀胱之后进行评价,需详细记录至少3~4个白天(儿童上学期间可于周末记录)和连续7个夜晚儿童饮水、遗尿、尿量等情况。排尿日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困难,填写前临床医师应与家长和患儿充分沟通,详细讲解排尿日记的具体记录方法,以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儿童夜遗尿如何治疗


因非单症状性夜遗尿、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遗尿(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需针对原发病给予相应治疗,以下治疗方案主要针对排除上述疾病导致的夜遗尿,诊断为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患儿的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等。在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患儿及家长的意愿以及排尿日记等信息综合考虑。 

1、基础治疗 

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夜遗尿患儿家长的教育,向其讲解关于儿童夜遗尿的基本知识。告知夜遗尿并不是儿童的过错,家长不应就此对其进行责罚。同时,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是儿童夜遗尿治疗的基础,某些夜遗尿儿童仅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对于小年龄儿、遗尿对生活影响小的儿童可首先进行基础治疗,且基础治疗贯穿夜遗尿治疗的全过程。

①调整作息习惯。 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 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 尽早睡眠,睡前2~3 h应不再进食,睡前2 h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②奖励机制。 家长帮助患儿树立家庭战胜遗尿的信心,不断强化正性行为和治疗动机。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苛责,减轻孩子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自己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③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 养成日间规律排尿 ( 每日 4~7 次 )、睡前排尿的好习惯,部分家长尝试闹钟唤醒。 同时,建议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对伴 有便秘的患儿应同时积极治疗便 秘。  

④记录排尿日记。 指导家长认真记录“排尿日记”,以帮助评估儿童夜遗尿的个体化病情并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

2、一线治疗
去氨加压素。 去氨加压素推荐剂量为0.2 mg/d, 从小剂量起开始使用,并根据患儿情况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 0.6 mg/d。建议初始治疗时每2周评价1次药物的治疗效果,无改善者应重新评估,如果仍有夜间多尿,可以增加去氨加压素剂量。若治疗 6~8 周后对疗程不满意,可联合遗尿报警器治疗。去氨加压素疗程一般 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以治疗第3个月与开始治疗前1个月尿床夜数进行比较,疗效包括完全应答(尿床夜数减少≥ 90%)、部分应答(尿床夜数减少50%~90%) 及无应答(尿床夜数减少<50%)。患儿达到完全应答后停药并观察,如果停药后夜遗尿复发,则可以再次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有专家尝试逐渐减停药物可减少夜遗尿复发的可能。
遗尿报警器。 遗尿报警器是利用尿湿感应器装置,当患儿尿湿时,警铃报警唤醒患儿起床排尽余尿并清洁床单,通过反复训练建立膀胱胀满 - 觉醒之间的条件反射,使患儿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遗尿报警器治疗有效率高达 65%~70% 以上,且复发率较低。由于使用遗尿报警器很容易打扰患儿和家长的睡眠,且起效时间往往较长,多需连续使用8周或更长时间,因此需要医师与患儿和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在临床应用前医师应向患儿和家长详细介绍遗尿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征得其同意。正确的训练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遗尿报警器治疗注意事项包括:
Ⅰ遗尿报警器不适用于每晚遗尿频率>2次的患儿;
Ⅱ内裤或床单浸湿时触发警报器,若患儿无反应,此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协助患儿起床排尿;
Ⅲ患儿应每晚使用遗尿报警器,持续治疗 2~3 个月或至患儿连续14晚无尿床 (无论先达到哪个标准);
Ⅳ遗尿报警器还适用于去氨加压素药物减量阶段,以促进患儿自行觉醒及减少复发的概率。
联合治疗。夜间尿量增多且膀胱容量偏小的患儿可考虑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的联合治疗。若患儿单独使用去氨加压素或遗尿报警器症状无改善时,可考虑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的联合治疗。
3、其他治疗

包括抗胆碱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医药疗法、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等治疗方法。


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通过督促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 并尽量延长2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使膀胱扩张。训练患儿适当憋尿以提高膀胱控制力,当患儿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有效减少患儿夜间遗尿频率。


5岁以下遗尿儿童怎样治疗


鉴于<5岁儿童排尿中枢可能尚未发育完全,目前临床建议可首先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排尿习惯的引导,其次可采用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如中药、推拿等。有强烈治疗意愿的遗尿儿童也可使用遗尿报警器等治疗。

夜遗尿是儿童常见疾病,可能危害患儿及家长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详尽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是儿童夜遗尿必需的诊断和评估流程,同时也是具体治疗策略选择的依据。积极的临床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是儿童夜遗尿的治疗基础,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THE END

推文创作

●  文字:苗峰
● 图片:网络
● 排版:党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夜遗尿,尿床,儿童,排尿,膀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