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专栏】第六节中风痉挛性瘫痪评价 指标的研究进展
第六节中风痉挛性瘫痪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中风痉挛性瘫痪即由脑中风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痉挛是影响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问题,确定痉挛的存在和其严重程度的评定是最基础的工作。
一、痉挛评定
目前对于痉挛的评定有主观和客观的两种方法。主观的评定方法即依靠检查者徒手操作及观察来主观判断患者的痉挛情况。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被检测肌群的肌张力是否增高来判断有无痉挛;或者根据肌张力增高的程度将痉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常用的主观评定方法有两大类:①由Ashworth在1964年提出的Ashworth量表法(ASS)139Bohannon和Smith1987年在Ashworth量表基础上总结形成的“改良的Ashworth量表法(MAS)”这两种方法分别把痉挛分成5个和6个级别使其评定由定性转为定量。ASS评定时,令患者处于舒适的坐姿或仰卧,检查者徒手牵张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级,共5个级别。MAS是前人总结了ASS的经验,发现被评定为Ashworth"1”级的人数太多,所以将“1”级进一步区分,在原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1+”级,并对这6个级别重新描述。②加拿大学者Levin和Hui-Chan于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提出的临床痉挛指数(CSI)141。其评定内容包括腱反射、肌张力及阵挛3个方面。
ASS和MAS均是徒手痉挛检验法,用于评定四肢各肌群,操作简便,但其量化欠准确,以关节被动运动中对阻力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定基础,检查者的判断力对痉挛变化的辨别能力等因素主观评定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有文献报道CSI主要用于
关于脑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目前发展的量表较多,如脑卒中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S-QOL)162、生存质量指数(QLI) 、EuroQOL调查表、疾病影响问卷(sicknessimpactpro-file, SIP) 、Nottingham健康问卷(NHP)、健康测量量表MOSSF-36、Karnofsky操作量表(KPSS)、健康质量量表(Q WBS) 、Niemi的中风生存质量研究量表、Frenchay活动指数(FAI)等,其中后两者为中风专用量表。蔡亚平等163在对自然人群中194例脑血管病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随访时应用了Spitzer-QLI评分表。郑良成等164对69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2周和8周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时,亦采用Spitzer-QLI。高谦等认为QLI测定脑卒中患者有效,且简单、易用,患者的完成率高。徐晓云等166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认知改变与生存质量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的研究中,使用何成松等编制的SS-QOL量表。李凌江等168编制了慢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评估问卷(QOL-ICAP) ,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疾病症状维度、心理健康4个维度,并评价信度、效度等,认为可用于慢性脑卒中患生存质量评价。从以上可见,目前国内使用的中风病的生存质
量量表多数为国外翻译过来的量表,亦有一些量表是国内学者自己制定的,是否得到同行的认可,目前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
研究。现有的评定量表或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这些评定方法或是关于痉挛方面的评定,或是关于脑中风患者功能障碍方面的评定,而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特点是既有痉挛,又伴随社会活动障碍,所以上述评定方法用于评定中风痉挛性瘫痪并不完善。其次,现有的评定方法评价主体都是临床医师或是临床康复技师,缺少患者对疾病主观感受方面的评价;有些量表较复杂,临床评定耗时长,而且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的评定涉及很少。比较各种评价方法可以看出,现今中风痉挛性瘫痪尚缺乏敏感性较强、适用性较好的疗效评定标准。
因而,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资料角度研制一种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易于操作的,具有可分析性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循证医学发展迅速,它强调生物-社会-心理的整体医学模式,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173。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自身价值和愿望,优先考虑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最严重的、患者感到最痛苦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探索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评价方法学路径,这一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