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医学有热爱,就坚定你的选择吧!
有人说,
高考决定了你在哪个城市继续打游戏,
可对医学生来说,
高考却是决定你在哪个城市
继续上!高!三!
这些天,各地高考成绩出炉
福建的高考成绩也将于25日揭晓
马上就要开始填报志愿,
都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昨天本报推出后↓
想要报考医学专业的你们,
真的了解医护的工作吗?
报考医学专业要注意哪些?
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内多位
在临床一线工作、或医学院校任教的医护——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福建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科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林海:
在大众的眼中,医生救死扶伤,受人敬仰。但医生其实是个既快乐又辛苦的职业。
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周期长,按照学制可分为五年制、5+3一体化和八年制三类。如果认为毕业就是学习的终点,那就大错特错了。
毕业那是慢慢“升级打怪”的开始,得经历规培医师、住院总医师、进修医师的历练。
这还没有完,之后考各种等级职称,做科研、写论文基本会伴随着你的整个职业生涯,医学其实是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
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郑昊:
在大学读书时,觉得医生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踏上医生这个岗位后,发现我当年还是把医生理想化了。
首先医生这个职业比较累,压力也大,但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其次,医疗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即使医者多么努力,治疗效果有时也会不尽如人意,喜忧参半。
患者治愈时我跟他一起高兴,一句谢谢让我如沐春风,患者不治时,我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常常望着患者和家属期盼的眼神,内心无比难过。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副护士长,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师 刘桂华:
护理专业不仅仅局限于打针、发药等基础操作。护理学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护士的专业角色是多方位的,除了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外,更具有护理计划者、护理管理者、患者代言人等多元角色。
护士在创造性的活动中,不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且注重维护和促进健康,同时提升了自我价值感。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口腔系讲师 邵旭媛:
不少人觉得学口腔毕业后就是出来拔牙,其实除了拔牙,口腔科的日常还包括修补蛀牙、做治疗、做假牙、种植牙、做预防等多个领域。
而且牙齿也只是口腔医学的一部分,口腔颌面部的骨骼、关节、肌肉、神经、血管等,也都是口腔医学研究的内容。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教师 林泰南:
眼科很多时候是要在针尖上工作,治疗时手法非常精细,而且成才周期很长,大约毕业十年后才能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眼科医生。如果要选择眼科,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耐得住寂寞。而真正配眼镜的,需要报考的是眼视光专业。
福建省立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硕士生导师 俞顺:
医学课程比较繁重,需要有良好的体质,就算身体健康,也要考虑自己是否“天赋异禀”,比如色盲、色弱、对酒精、青霉素、口罩等过敏等就不建议报考医学专业。
林海:
报考前要考虑清楚自己为何要当医生,要从思想上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如果只是因为医学生毕业后好就业,那么这份工作未必会长久,也未必能做得好。急功近利、静不下心学习的人是难以胜任医生这份职业的。
看到这里瑟瑟发抖了吗?
如果没有被学医的种种困难险阻吓退,
可以看出你对医学是真爱
报考干货来了——
俞顺:
1.事先了解该专业的学制和培养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
2.医学专业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的大方向可以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法医学等。
3.过往以及我上大学的时期大家倾向于选择临床医学,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重视与发展,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检验医学等分支学科,专业方向还是很丰富的。
4.在经历了疫情后,预防医学的受关注度也有所提升。
邵旭媛:
填报专业时可以先根据兴趣选择医学的一级学科,学习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在考研或保研时选择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比如眼科、耳鼻喉、外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麻醉学等等。
刘桂华:
晕针、晕血都是小事,因为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你会对这些慢慢地产生“免疫”。
1.如果确实对护理感兴趣,那么报考前要尽量多了解,包括护理的工作性质、强度;
2.尽量报考国内知名院校或省内高校,有利于将来高层次深造,就业认可度也较好;
3.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觉悟,才能拥有光明的职业前景。
这些医生说出了内心话——
郑昊:我们能劝走的是内心意志不坚定、对医学不热爱的人,但劝不走内心真正想学医的人。医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因为它面对的是需要拯救的生命。如果想去帮助他人,这个职业是不错的选择。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李国凯:
有些人觉得儿科每天面对的都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但儿科医生其实是个高危职业,孩子变症很快,而且表述不清或无法表达,医生的诊疗就更要小心翼翼。
不过儿科医生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像看一棵树一样,看着一个生命慢慢成长,这很吸引人,所有不开心的事情,似乎也都不算什么了。
各位医护
对即将报考医学的学子们
有哪些实用建议?
欢迎评论中分享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插图:钊铭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