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走进幽门杆菌的世界
幽门螺杆菌是一类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相关,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子,是预防胃癌最重要且最可控的危险因素,并与一些胃肠外疾病密切相关。
幽门杆菌的检测
1.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胃镜的检查,采取胃黏膜活检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快速的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
2.非侵入性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尿素呼气试验(碳十三、碳十四)、粪便抗原试验、血清学试验。
其中尿素检测,有准确、特异、快捷的特点已为首选方法。但当有出血时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而胃中存在其他产尿素酶的细菌时,则会引起假阳性结果。
幽门杆菌的根除指征
我国第五次共识报告将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指征作出以下明确的表述。
1.Hp感染的患者在有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时强烈推荐根除治疗,提出了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如伴消化不良症状时也应进行根除治疗,此外萎缩性胃炎、胃糜烂、胃大部切除术后、PPI长期服用史、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均推荐实施根除治疗。
2.老年(>70岁)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根除治疗Hp在预防胃癌风险方面获益降低,需要评估获益及风险后个体化处理。
儿童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能力低、依从性差,可供选作根除治疗的抗生素种类较少,细菌感染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较低,即使根治成功后再感染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儿童患者在Hp根除指征方面应相对从严。
3.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需要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胃糜烂、胃大部切除术后、PPI(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服用史、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均推荐实施根除治疗。
幽门杆菌的根除治疗
我国第五次共识指出,含铋剂的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组合)是首选地根除Hp治疗方案。连续服药14日,再进行呼气试验。
国内一些研究又增加了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两种抗生素组合,在四联方案中,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这两种药物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由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初次治疗一般不选用含有该药物的方案,可作为补救治疗的备选方案。
并且在服药过程中,不能擅自少服、停药,容易诱导产生耐药菌。因服用铋剂可能会出现口苦、大便发黑等表现。同时需要禁酒,以免抗生素与酒精产生双硫仑样作用。
幽门杆菌的预防
1.在外聚餐时要使用公筷或者是进行分餐。
2.对于碗筷要勤清洗并且进行高温消毒。
3.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儿童喂食不要口对口或嚼烂再喂等陋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