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正当时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伏天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案例一:过敏性鼻炎
女,30岁,患过敏性鼻炎多年,每晨起、遇风冷、吹空调即鼻痒、打喷嚏,近2日受凉后明显加重,流清涕,打喷嚏,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杭师大附院治未病中心医师辨证其属肺气虚,遂取穴双肺腧、膏肓、天突、膻中。次日,流清涕、打喷嚏的症状就缓解了。
鼻炎是个很会耍赖的病,与其长期与它纠缠,不如体验一下穴贴的神效。
案例二:腹泻
男,35岁,体型稍胖,面色白,易腹泻,每吹风受凉、食凉后即腹泻,泻前腹痛;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边有齿痕,纳可,小便正常。杭师大附院治未病中心医师辨证属中焦阳虚,遂取穴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经过2次穴贴,他自觉腹中稍热,受凉后腹泻明显减轻。
夏季人们大多贪凉,腹泻也成了常见的毛病,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通过穴贴解决腹泻的困扰。
案例三:产后遗尿
女,44岁,顺产后开始出现尿失禁,打喷嚏、咳嗽、蹦跳等活动后加重,需穿成人尿不湿,诊断为“产后尿失禁”,建议行盆底肌锻炼。她抱着尝试的心态,到杭师大附院进行三伏贴治疗。治未病中心医师辨证属肾气虚,遂取穴气海、关元、肾腧、膀胱腧等穴。经过3次穴贴,她发现尿失禁的症状逐渐改善,基本不需要穿成人尿不湿,能够自主排尿。
当然配合中药治疗、盆底肌康复效果会更好。这种疾病是很多“新手妈妈”都会面临的尴尬,如果你也为此烦恼,就来体验一下吧~
案例四:双膝关节疼痛
女,50岁,双膝关节疼痛,怕风,受凉后加重,对天气变化敏感,平素怕冷,常自觉手脚冰凉,穿衣不敢露膝盖、比常人厚,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质润而滑。辨证属寒凝气滞,遂取穴内外膝眼、足三里等穴。经过穴贴,她自觉膝关节触之温热,活动较前舒服。
正当酷暑,畏寒人群难免遭受风扇、空调的“突袭”,如果你招架不住,穴贴是个贴肉又贴心的选择。
案例五:颈椎不适
女,65岁,近6年颈部僵硬,遇冷风湿雨加重,平素怕冷,不能吹空调,穿衣比常人厚,时有心慌,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质润而滑。医师辨证属背部督脉阳气亏虚,遂取穴大椎、肩井、足三里等穴。经过3次穴贴,她发现颈部活动较前舒服,对冷气也不再那么敏感。
肩颈不适是如今“低头族”的“标配病”,更是常见的空调病表现,如果你没时间接受推拿、针灸,不妨试试更便捷的穴贴,一贴就轻松。
以上5个案例基本代表了三伏贴的适应症,你被戳中了吗?三伏贴究竟是如何发挥神效的?一起简单地了解一下吧!
三伏贴充分地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
“冬病”指人在冬天因阳气虚弱、感受寒邪而发作、加重的一些疾病;
“夏治”指趁夏天阳气最盛、这些疾病处于缓解阶段时用合适的方药进行治疗,减少该病在来年冬天发作的次数,并缓解症状。
这就像敌我交战,我曾因兵马疲累、粮草匮乏而处于下风,穴贴则是我的援军,趁天时、地利、人和之机助我一臂之力,充分发掘并利用内外各种优势,从而挫败敌军。
三伏贴 怎么贴
三伏贴具体如何操作呢?说来特别便捷!就是将一些温热性质的药物研成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做成膏剂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
在三伏天,寒气最弱,阳气最盛,这种膏剂就开始神助攻——刺激穴位,唤醒经络,升发阳气,驱散寒邪,一些“欺软怕硬”的疾病就怂得逃了。
哪些人群适合贴
敲黑板,再为大家划个重点——适用三伏贴的“冬病人群”必须具备两大特点:阳虚体质,症状遇寒、遇湿加重。
具体来说,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出现以下疾病都可尝试穴贴——
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肺功能不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平素怕风、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也适用;
消化系统:厌食、呕吐、积滞、流涎、腹痛、腹泻等;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频等;
疼痛类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关节疼痛等;
妇科疾病:宫寒、痛经、产后身痛等;
亚健康状态:四肢寒凉怕冷、空调病、免疫力低下、易疲劳等。
贴敷有个最佳时间段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心动了,那下面就告诉大家2021年的三伏贴具体时间段,行动起来吧~
2021年伏天时间表
伏前加强: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7月21日-7月30日
中伏:7月31日-8月0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加强:8月20日-8月29日
撰稿人:彭田芳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丛玲带你看名医》团队编辑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