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吃”出来的?医生:这6种吃饭习惯易招惹癌症,别忽视!

2021
06/23

+
分享
评论
健康周谈
A-
A+

需要强调的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仅仅只是增加了患慢性疾病、癌变的可能性,但并不是绝对会发生癌变。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癌症患者最多的国家!

  有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46秒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2020年,我国新确诊的癌症患者突破了457万人,这其中仅仅只是消化和与消化相关器官的癌变,就占据了癌症榜单前十的五位,消化系统癌变的总人数,排在了所有癌症类型的第一位!

  到目前为止,临床依旧没有完全明确癌症的相关病因,在临床看来它就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之后的产物,这包括了遗传基因、年龄、免疫机能、慢性病、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致癌物接触等。而这其中,日常的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颇大!

  譬如以下几类饮食习惯,正在悄悄促使癌变的出现,现在远离或许还来得及:


  1、暴饮暴食

  口腔就是食物消化的第一步,牙齿咀嚼食物的目的,就是为了将食物充分咀嚼打碎,以降低胃部消化食物的压力,同时咀嚼还能促进胃液、胰液以及胆汁的分泌

  而如果长期保持暴饮暴食的习惯,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同时也容易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继而发展为慢性消化道疾病,比如慢性炎症、溃疡等。

  慢性消化道疾病反复发作,又会促发细胞炎性反应、肠黏膜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继而增加后期癌变几率;


  2、高盐饮食

  高盐所带来的伤害,可不单单只有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肾脏损伤如此简单。有大量的研究显示,长期保持高盐分的饮食习惯,还是促发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原因。

  因为盐具有极强的穿透特性,它会直接穿过消化道黏膜保护层,对黏膜造成伤害,并诱发溃疡、炎症等问题。

  同时,腌制食物、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还含有亚硝盐、亚硝酸盐等物质,进入机体后又会转化为一类致癌物亚硝胺,可增加后期患消化道癌的几率;


  3、三餐不规定

  在人体内部有十分完善的生物钟,消化道运转也有一定规律。而如果将这种规律打破,存在三餐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等问题,就会对胃部造成伤害。

  当胃内迟迟没有食物进入时,胃酸就会开始腐蚀胃粘膜,继而诱发胃溃疡、慢性胃炎等问题。而如果此时还没有改变饮食习惯,那就会加速胃病发展,给胃癌埋下隐患;

  4、吃烫食

  在世卫组织发布的致癌物名单中,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也就是“65℃以上的食物”,它位于2a类致癌物名单中,对人体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消化道黏膜相当脆弱,它们能接受的温度十分有限。如果进食超过65℃以上的食物,就会造成消化道黏膜烫伤,逐渐发展为炎症、糜烂和溃疡,增加细胞癌变的几率;


  5、大量酗酒

  酒精属于1类致癌物,也就是它已经明确了对人体的致癌性质。和酒精相关的癌症包括了消化道癌、肝癌等。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酒精在进入机体时,首先就会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消化道黏膜慢性病出现。

  而在进入肝脏之后,酒精又会直接伤害肝脏细胞,诱发酒精性肝脏疾病。同时,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乙醛”,还具有改变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长期大量酗酒,后期癌变率就会逐渐增长;


  6、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以前只有丰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各种美味,其实早已经变成了家庭便饭,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模式,是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是肥胖、便秘出现的源头,同时也有大量研究证实,高脂肪的摄入会增加自身患大肠癌的几率,它就是大肠癌的最危险诱因。

  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仅仅只是增加了患慢性疾病、癌变的可能性,但并不是绝对会发生癌变。

  不过,毕竟不良饮食习惯的确是有患癌风险,且对健康没有任何益处,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清淡和均衡的饮食很有必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致癌物,癌症,习惯,饮食,黏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