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对象多为家人 及时手术才是关键
患者丰建军(化名)是家中独子,今年47岁,却已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7年余,以凭空闻语、疑被害、伤人毁物、行为异常为典型症状,经多年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症状仍反复发作加重。如今患者的父母已年过七旬,因担心以后无法继续照顾患者,遂将其带至我院寻求手术帮助,并于当月完成脑立体定向手术,目前已顺利出院。
病情概况
17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睡眠差,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敏感多疑,怀疑别人说他坏话,背后议论他,别人的行为都跟他有关系;幻听,耳边凭空听见有人说话,对他语言攻击,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口服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药物治疗,出院后规律服药,症状控制时好时坏。
2014年,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坚称有人跟踪监视他、意图谋害他,行为处事也因此变得怪异,常半夜不睡觉观察窗外情况,走在大街上对路人喊叫,在家无故发火,打骂父母、摔东西,不洗漱、不洗澡,生活懒散被动。自发病以来共计住院5次,服用过多种抗精神症状药物,包括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碳酸锂等对症治疗,规律、足量、足疗程服药,症状控制欠佳。现患者症状表现为睡眠质量差、幻听、被害妄想、脾气暴躁、打骂父母、接触被动、行为异常、个人卫生料理差、孤僻懒散、无自知力、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因患者父母年事已高,对患者的打骂逐渐力不从心,也因家中无其他兄弟姐妹,担心日后无人照顾患者,在术后案例的鼓舞下,老两口怀着忐忑的心情,最终决定前往我院功能神经科寻求手术治疗。
在门诊,患者父母了解到我院是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而功能神经科是其中的临床科室,拥有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检测与诊断技术、立体定向数字化神经调控技术和细胞干预治疗技术,科室专家团队综合应用上述技术,为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并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至此,家属终于放下一颗悬着的心,经过5天的术前检查及精神评估,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后认为患者为重症精神分裂症,无自知力、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排除手术禁忌症,临床表现符合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标准,家属签下手术知情同意书后,于当月完成了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手术。
术后,患者的自知力恢复,自言自语、敏感多疑、咒骂家人、无法入睡等症状消失,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出院前未再出现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仅残留少部分幻听症状,但可以区分出不是现实的声音,需后期服药进行巩固治疗。看着孩子从幻觉妄想的“迷宫”中走出来,年迈的父母终于释怀,属于他们的幸福晚年仿佛就在眼前。
像这样打骂父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非少数,据统计约有49%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曾有过家庭暴力行为,而攻击的对象,主要以父母为主占65%,其次为兄弟姊妹占37%;家庭暴力行为的种类,58%患者会大声吼骂,50%会以徒手打伤或抓伤、咬伤家属,37%会有威胁恐吓行为,另外有27%会以棍棒或其他工具施暴。而导致患者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是患者出现幻听、妄想等阳性症状,面对这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常因无法应对疾病症状而陷入困境。更有约3成患者在长期服药后,出现用药疗效较差或无效、不配合治疗、服药所致副作用不能耐受等种种情况,此时家属可考虑接受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
图为住院患者暴力袭击我科医生
微创手术不必像药物那样要参与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手术直接调控了精神症状对应的核团,所以对精神症状的治疗是立竿见影的。例如手术对各种妄想、幻觉、行为障碍、亲情敌视等阳性症状治愈率高达95%,对于阳性症状有暴力倾向的病人来说,术后暴力倾向消失地更快、更彻底,如脾气暴躁、攻击伤人的病人,手术后脾气暴躁的性格特质变得彬彬有礼。
能够为精神疾病家庭排忧解难、为社会消除肇事肇祸根源也是我科创建的最初宗旨。精神疾病的异常症状与大脑情感环路的异常神经核团密切相关,不同的临床症状与相应的神经核团有对应关系。根据患者症状,借助头部MRI、CT等定位技术,可以精准找到致病的神经核团并进行神经调控。我建议,对于药物难以治愈、顽固性的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可考虑接受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定位精准、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消除和控制患者精神症状有帮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