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压护理常规
颅内高压护理常规
一、概念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动压两因素组成。由于颅腔总容积相对固定,颅内压保持相对稳定。正常人 平卧位颅内压约为1. 33kPa (10mHg).当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脑血流灌注过多导致颅内压持续保 持在2.0kPa (15mmHg)以上时称颅内高压。
二、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和癫痫发作情况。
2.监测颅内压有无升高。
三、护理诊断
1.组织灌注量改变-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疼痛-颅内压增高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不能进食和脱水治疗等有关。
4.焦虑恐惧-与颅脑疾病的诊断、手术和预后不佳等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脑疝、窒息等。
四、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抬高床头,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顺内压。
3.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4.润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及高位灌肠以防颅内压骤然增高。
5.补液量应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
6.积极行CT、MRI、DSA以明确病因。
7.对意识不清以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道不通畅而使颅内压更加增高,这是治疗呼吸道梗阻的最有效措施。
8.对病情稳定者,需行头颅CT,尽早查明原因,以明确诊断;对病情有加剧表现者,须行头颅CT。
五、健康教育
1.有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饮食,以防止吸入性肺炎。神志清醒者,可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但适当限盐,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素乱。
2.避免一切刺教,置患者于头肩抬高25 -30°侧卧位休息,避免呕吐造成窒息。
3.每1-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头部转动,尽可能保持卧位舒适,防止因卧位不适引起躁动而致颅内出血。
4.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均可使胸腔压力骤升而导致脑疝。
5.指导家属继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如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及早发现有无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
6.保持大小便通畅。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用缓冯剂来疏通大便;忌行高位灌肠,以免使颅内压骤然升高。
(来源: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