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管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

2021
06/25

+
分享
评论
古麻今醉
A-
A+

本实验研究胫后动脉能否成为新生儿麻醉中动脉穿刺的替代选择。


侯银龙 高文龙 刘杰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450052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05):476-479.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0724‑00278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实验研究胫后动脉能否成为新生儿麻醉中动脉穿刺的替代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120例,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胫后动脉组(J组)、桡动脉组(R组)与足背动脉组(Z组),每组40例。


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行动脉穿刺置管术,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记录置管时间、10 min内总成功率、动脉直径、动脉深度。


 

2 结 果

     

2.1 3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3组患儿性别比、体重、日龄、ASA分级、手术类型、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3组患儿观察指标比较

J组和R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Z组(P<0.05),置管时间短于Z组(P<0.05),动脉直径大于Z组(P<0.05)。J组动脉深度大于R组和Z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R组与J组10 min内总成功率低于Z组(P<0.05)。R组与J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3 讨 论

     

超声实时引导动脉置管术比传统触摸法具有更大的优势,并且拓展了穿刺选择部位 。根据既往数据,本实验对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穿刺应用于新生儿麻醉中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同为下肢动脉,胫后动脉直径大于足背动脉,且深度大于足背动脉。J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优于Z组,置管用时中位置管时间短于Z组。在需行下肢动脉置管时,可优先选择胫后动脉。


本研究发现胫后动脉深度大于桡动脉和足背动脉,但置管时间和桡动脉相当,短于足背动脉,可能原因为本研究纳入的人群为新生儿,虽然胫后动脉深度大于足背动脉,但新生儿足背动脉直径较小,置管时间长。


本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分组无法采用盲法。麻醉医师于穿刺前知晓所选择动脉部位,这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其次,单纯评估了穿刺操作过程中的观察指标,并没有对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是否与其他部位有差异,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穿刺可应用于新生儿麻醉,其在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时间方面与桡动脉无差异,但优于足背动脉。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徐州医科大学

ISSN:1673-4378   CN: 32-1761/R

电话:(0516)85708135(咨询);85807157(编辑);85802018(传真)

Email:gjmzyfs@263.net

          gjmzyfs@163.com

网上投稿:www.gjmzyfs.com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99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新生儿麻醉,桡动脉,置管,超声,穿刺,管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